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0 14:02
鄌郚总编

护国讨袁

  护国讨袁
  来源:潍坊晚报 时间:2011年10月16日 作者:刘愉
  “袁贼苦吾国民久矣”,1915年,孙中山海外部署讨袁护国。1916年5月4日,他最看重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由总司令居正率领,一场发轫于胶东重镇潍县的东北军讨袁大战拉开帷幕。此后,东北军连克数城,军中数百名潍坊籍官兵搏击战场,给袁以一定打击和威胁。今天,回望那场起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
  孙中山高度重视潍县战绩
  孙中山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华革命党,9—12月主持制定了《中华革命党方略》,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自任大元帅,实行武力推翻袁世凯专制政府,建设完全民国。1915年夏末,孙中山多次召集本部军事会议,决定组建国内四大中华革命军。其中,孙中山最看重的东北军以居正为总司令,总部设山东青岛。1915年11月15日,居正率部到达青岛,举兵讨袁。期间,孙中山对居正的指示电文、信函不断,还曾打算亲赴山东指挥讨袁起义。
  讨袁行动屡败屡战,全国布局组织起义
  1915年11月15日,日本东京本多郡千驮谷町(今涩谷区)中华革命党本部,孙中山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送行。当日,居正等人乘船越海赶赴青岛,准备开展反袁军事斗争。
  此时,刚过49岁生日、为中国共和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孙中山先生,两鬓已经斑白。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继任。孙中山原以为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之民族、民权已实现,最要紧的是民生建设,便接受袁世凯授予的“筹画全国铁路全权”职,领导中国的铁路建设。不料,大权在握的袁世凯马上翻了脸,先是派人刺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后又不经国会讨论,强行与五国银行团签订2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此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激起了全国性的反袁浪潮。
  1913年5月6日,袁世凯颁“除暴安民”令,借以镇压各地反对其大借款的活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袁。失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袁世凯并没有善罢干休,他下令解散国民党,通缉孙中山;先后两次派刺客赴日,刺杀孙中山;解散国会,废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7月,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就职中华革命党总理。随即,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发布《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号召反袁,倡导共和。从这年秋开始,革命党人相继在上海、广州、江苏、安徽、陕西、湖北、福建等地发动武装起义,由于组织零散,多数举义成功后旋又失败,有的甚至起义未成即被镇压,反袁护国之路历尽坎坷。
  1915年夏末,孙中山召集廖仲恺等,接连举行十多次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汲取历次反袁起义的教训,统一领导,重整队伍,在全国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军、东北军、西南军、西北军。任命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部长陈其美为东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上海;党务部部长居正为东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青岛;政治部部长胡汉民为西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广州;原交通部次长于右任为西北军总司令,筹备处设在陕西三原。
  筹划攻济南取北京,派遣居正进驻青岛
  在中华革命军的四个军中,孙中山最看重的是东北军。孙中山在日本期间,一直要求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但均遭拒绝。袁谋划称帝之时,日政府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变化。此前,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日政府将袁操控于股掌之间,曾支持其称帝;后来袁又倾向欧美,加之反袁潮涌,日政府考虑难以掌控,弃之又有不甘,便暗中支持反袁力量,以期日后与“新政府”密交。当时胶济线为日军所侵占,东北军可藉此之便,从青岛进击潍县,以潍县为大本营,收复鲁中、鲁东,进而攻占济南,直取北京。
  正因为对东北军的倚重,孙中山选派辛亥革命的元勋人物居正统领军队。居正,字觉生,1905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两次策动武装起义,1912年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二次革命”时率少数随从配合部队在上海吴凇炮台坚守数日,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部长兼《民国》杂志总理,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任职东北军总司令时,居正39岁。在他赴青岛前,孙中山特别叮嘱,中华革命军讨袁,东北军应作先锋。假定东北军进攻的第一目标是潍县,第二目标是济南,任务艰巨,一定有很多困难。在东北军方面,固然有一部分力量,可是敌军第五师的力量却不能轻视。
  1915年11月15日,居正率部到达青岛,在原德国驻青岛总督官邸设立东北军总司令部,进行起义筹备。送走居正后,孙中山调度国内和在美国的革命党人,组织筹集款项、购置军械,部署反袁事宜。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揭露“袁之暴虐,更甚于清”,“背弃前盟,暴行帝制”,痛斥其“既亡共和,即称民贼”,呼吁各方力量“戮此民贼,以拯吾民”。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起义,成立护国军出兵讨袁,孙中山加紧部署中华革命军各军的起义工作。
  指示电文信函不断 曾拟亲赴前线指挥
  眼看袁世凯称帝丑剧上演,总统府改为新华宫,民国五年变成“洪宪元年”,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心忧如焚。据现存资料统计,仅1916年3、4月份,孙中山就向居正发出指示或答复电17次,有时一日两电。这些电文内容包括,交待枪械、经费运交事宜,询问起义准备情况,与济南联络有无反正可能等。3月13日,孙中山致函居正:“云、桂战况不佳,须有新生气,以振起全局”,希望“能于月内速动,宜急切着手起事,当先取济南”。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国号。4月27日,孙中山返回国内。5月25日,他接到东北军开始进驻潍县的电报,马上复电:“潍县得,甚慰”。
  对于东北军,孙中山不管身在他国还是回到上海,都给予特别关注,甚至曾要亲赴前线指挥。3月29日,孙中山就在给居正的电报中说,如果与守军达成和平协议,“文当亲来指挥”。6天后,又致函居正:“现在比较各处之形势,不特山东为扼要,且觉最有希望,故欲兄以全副精神对之,期以必占济南,则东北全局,克迎刃而解”,“现在弟认济南为至重要地点,若济南一得,弟当亲来。”4月24日,孙中山回国前,电告居正:“济南得手,文(或)来鲁。”
  5月21日,已经到达潍县前线的居正发电请示:“靳云鹏恳派代表赴济磋商,先生早临,渴望迅速解决。”此时,东北军与潍县守军和谈已达成协议,几次派兵袭击济南,感到危急的山东督军靳云鹏意欲拖延。5月24日,孙中山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分析,“山东地处南北要枢,且有铁路海运之便,如能在山东建立二个师团以上之主力,则山西、陕西、河南各省必起而与之呼应。于是,则向北可攻取北京,向南可促进长江流域各省之豹变”,并告之“文已决心亲赴山东,集结同志力量,全力以赴。”由于情况复杂,5月30日孙中山电告居正:“……文不宜即赴鲁,济南得可当行。”6月9日,袁世凯病亡,形势发生变化。孙中山为大局计,决定收束中华革命军。孙中山亲赴前线指挥讨袁的愿望,终未实现。
  ◎相关链接
  致直鲁晋省革命同志函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三日)
  同志公鉴:
  袁氏柄政以来,全凭藉直隶总督之余孽,作福作威,毒逋四海,固不待筹安会发生,而知其必叛民国也久矣。吾党自癸丑失败,惨淡经营,日不暇给。上海发难而后,云、贵踵起,竖讨袁之义旗,作共和之保障,此吾人所中夜欣祝者也。惟是云、贵局限一隅,胜败之机,尚难预决。故欲缩短战争之期间,保全国家之元气,事半功倍,犹解倒悬,非从袁氏根本地推翻不可。加以北方健儿、山东豪杰并起亡秦,殆指顾间事耳。
  文实有鉴于此,特派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统筹直隶、山东、山西革命军进行事宜,前来与诸同志相见。务希各披肝胆,协力同心,义勇奉公,精诚服务,以达吾党远大之目的,文实有厚望焉。
  专此布达,并颂
  公安
  孙文
  居正攻潍县拉开讨袁大幕
  到1915年底,东北军需要的枪支远远不足。居正命令军械局局长周望陶,负责督办制造木炮、木枪。招募的58个木工到达东北军总司令部,开工制造枪炮,周望陶和军械局人员轮班督工。1916年5月4日夜,东北军攻潍县。农历丙辰年的这场发轫于潍县的讨袁大战拉开帷幕。后来,居正改变策略,一面对潍县城围而不打,寻求和平途径,一面调兵遣将,连克潍县周围的数座县城。
  枪支远远不足 赶造木炮木枪
  从各方组织起来的2000多人的队伍,最缺少的是经费和武器。到1915年底,东北军需要的大炮和飞机,仅仅从日本运来大炮6门、炮弹600发,飞机和驾驶员尚待时日,枪支远远不足。东北军的军事顾问建议,可以赶造木炮、木枪。
  尽管订购的武器还会陆续运到,但订单数量还是有限。已经到达的队伍,枪械尚未配齐,不断招进的新兵,更无从谈起。居正命令军械局局长周望陶,负责督办制造木炮、木枪。经居正核准,周望陶招募枪械制造人员,订立契约,确保年底前完成。12月13日,一批木方和上千支细铁管运入军械局仓库。12月15日,招募的58个木工到达东北军总司令部,经过点名核准后,每人颁发一张临时出入证,开工制造枪炮,周望陶和军械局人员则轮班督工。12月28日,50门木炮和上千支木枪提前完成。周望陶陪同总司令居正、参谋长许崇智前去验收,居正抚摸着逼真的木炮,高兴地说:“这些黑油油的木炮,真能够以假乱真。”许崇智道:“兵不厌诈,真真假假,各显神通。”
  招募兵员,筹集武器,训练新兵,整顿队伍……居正将东北军各地部队统编为两个本队和6个支队,设立前敌指挥部,任命参谋长许崇智为前敌总指挥,各本队和支队司令为前敌副指挥。与此同时,展开政治攻势,派人潜入胶济沿线城市秘密散发《中华革命军大元帅檄》,瓦解敌军斗志。1916年4月21日,居正通电山东督军靳云鹏,要求其顺应民意,脱离袁政府,宣布山东独立。靳云鹏随即电告北京陆军部:“鲁中日前谣言甚众,刻以逐渐化除”,“昨乱党居正自青岛来电恫吓,且有定期起义之谣。此间防范甚密,军警得力,谅难扰及治安”。
  靳大督军的判断错了。起义并非谣言,防范更难说甚密。靳云鹏没有料到,他的爱将张树元驻守的重镇潍县,即刻就要被讨袁大军包围。5月2日,许崇智与先头部队到达坊子南乡;5月4日,居正由青岛率200余人进驻潍县城南杜家庄。
  农历丙辰年,一场发轫于潍县的讨袁大战,马上拉开帷幕。
  潍县有史以来第一次听见炮声
  “黑幕笼罩大地,忽然枪声四起,人们从睡梦中惊醒,继而枪声愈密,子弹在空中飞鸣。”曾经亲历过东北军攻潍之战的裴灵春曾这样记载。因为日军驻扎在潍县车站附近,市民以为是日军在车站进行军事演习。“天明后,炮声隆隆,震撼人心,城墙上站满了军队,才知是起了战争。这是潍县有史以来第一次听见炮声。”
  东北军攻潍首战,是1916年5月4日夜。此时,张树元升任第五师师长镇守潍县尚不到一年。这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的北洋陆军将领,想不到遭到了炮轰。第五师素号精悍,战斗力极强,又恰遇潍县春季惯有的大风天,“狂飙四起,尘霾弊天”,东北军所持短枪难以射远,有的枪机因灌进沙尘扣扳不灵,仅有的几挺机关枪威力有点弱,6门真炮和50门木炮也只能造造声势,尚在日本集结突击训练的航空队还未到潍,东北军遇到守军顽强抵抗。据丁惟汾回忆,第一本队二梯队一大队长马海龙攻击南门负伤,第一梯队长杨圣铭等死于城下,队员林天茂牺牲时一手紧攥守军的帽子,另一只手已断三指。
  从4日夜11时到5日拂晓,东北军激战大半夜,一度攻入东城,后遭强力阻击退出。5日上午9时,居正指挥东北军转攻守军军营。张树元发觉后,立即增兵。交战2个多小时,东北军无奈退至擂鼓山。
  张树元凭借优势尽占的城防,坚守待援。居正却早已命电信破坏队将潍县城至济南、烟台等地的通讯截断,胶济铁路掌控在暗中支持讨袁的日军手中,潍县西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居正改变策略,一面对潍县城围而不打,寻求和平途径,一面调兵遣将,全力进攻潍县周围的大小县城。
  就在居正攻潍的首日,第一支队司令薄子明领兵奔袭周村。这天下午,周村北下河龙王庙前正在唱大戏,守护城门的百余名警察有的竟跑去看戏,薄子明乘其不备突袭入城,生擒警佐赵丽生。
  乔装偷袭被发现,发生激烈枪战
  5月9日,高密城内人流熙攘,商贾云集。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城内城外的士绅百姓纷纷来赶庙会。前一天傍晚,东北军第三支队司令兼胶高即讨抚使吕子人已率部抵达高密城郊。这天一早,吕子人派先锋队乔装成乡民,想从东门混入城内,不料守兵察觉,他们只好拔枪射击。枪声一响,百姓四散,守兵竭力阻击,先锋队员死伤10多人。吕子人指挥所有队员强行攻城,激战大半日,终未叩开高密城门。第三梯队队长王玉芬身受重伤,后转青岛不治身亡。
  高密城小而坚,驻守的是陆军五师一个营。吕子人攻城受阻,次日派员分赴四乡收集火药,准备炸城。晚间,军需长王麟阁从青岛带队赶来,两部队合力发动强攻,守军坚守不住,拂晓弃城逃走。
  在此之前,益都于5月8日上午克复;同日,攻潍负伤、已升任第二支司令的马海龙,带伤指挥拿下安丘城。5月11日,许崇智率军攻占昌邑;5月15日,第一本队司令刘廷汉夺取寿光。马海龙部攻下安丘后,移师东南,直奔诸城。5月16日晨,诸城县知事黄维谦听说东北军已至相州,携家眷带部下弃城而逃,巡警四散,马海龙部不费一枪一弹,顺利入城。随后,昌乐、临朐相继被东北军占领。
  此间,东北军内部发生了裂痕。薄子明率领的东北军第一支队攻占周村后,宣布独立,改称山东护国军,成立临时护国军政府,吴大洲自任都督,薄子明为总司令,不再与东北军总司令部联系。居正急电请示孙中山,孙中山回电嘱咐,“宜联络,重实力,不必争旗帜名称等问题”,希望居正与吴大洲、薄子明调和。吴大洲辛亥年间就在山东举义,曾任山东军政府都督,“二次革命”时又被孙中山任命为山东革命军司令长官,是山东反袁护国革命的主要领袖人物。在孙中山先生大义召唤下,吴大洲、薄子明以山东护国军名义攻淄川、下博山之后,又与居正所部联手进袭济南。
  ◎相关链接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战时指挥系统
  总司令部:总司令居正,参谋处参谋长、宣传处处长、前敌总指挥许崇智,秘书处秘书长萧汝霖,副官处副官长陈中孚,军法处处长贺际昌,军械局局长周望陶,警卫队队长石俊卿。
  第一本队:司令、前敌副指挥刘廷汉。
  第二本队:司令、前敌副指挥朱霽青。
  第一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薄子明。
  第二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马海龙。
  第三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吕子人。
  第四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杜仲三。
  第五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赵中玉。
  第六支队:司令、前敌副指挥尹锡武。
  许崇智调度谈判拿下潍县
  许崇智受命调度与守军谈判,四面受敌的张树元派人与东北军接洽。张树元表示,他向来钦佩孙中山先生,对先生派居正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讨袁,十分赞成。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于1916年5月15日签订了《潍县两军议和规则》。5月25日,张树元率第五师退出潍县城,移驻城北庞家庄。第五师撤退时,将中国银行所存银币20万两、电报局机械重器抢运一空,所有账簿尽皆焚毁,未兑现“只要有利于东北军讨袁的事,尽量协助”的承诺。
  宣传组秘密进城 被捕后受到优待
  居正部署四面围住潍县城,许崇智受命调度与守军谈判。5月4日攻城前,东北军宣传组提前潜入城内,秘密散发传单,劝告第五师官兵反正。张树元被困“囚城”,失去外援。南方蔡锷护国军声势浩大,山东的东北军与之遥相呼应,张树元见大事不妙,遂派参谋陈滔出城与东北军接洽。
  东北军司令部机要秘书钟冰接待了陈滔等二人,陈滔希望东北军派人进城与张树元当面详谈,承诺保证谈判人员的安全。为表诚意,陈滔提出自己陪同进城,另一代表留在东北军司令部做人质。许崇智听了钟冰汇报后,决定由秘书长萧汝霖带钟冰随陈滔入城谈判。
  萧汝霖、钟冰进城后,被安顿在第五师招待贵宾的一处房子里。大约半小时后,东北军派出第一宣传组的杨怀仁和徐俊满面笑容走进来,把一件封好的信交给萧汝霖,信中称:“我们第一宣传组十二人被敌军逮捕后,真优待,吃住都在陈参谋家里。后来给我们每人一张通行证,写着参谋处外勤组。陈参谋说明,可以每三人为一组,每组带胡琴小鼓扮成卖唱的,准许我们到老百姓家里串门,一面唱小曲,一面非正式宣传。在哪天出城,由敌军决定……”
  当晚,在里院的小客厅,身着蓝缎皮袍的张树元与萧汝霖、钟冰见面。张树元称,他向来钦佩孙中山先生,对中山先生派居正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讨袁,十分赞成。只是袁世凯在他身边安排了几个心腹,如果即时反正,可能弄巧成拙。他表示,只要有利于东北军讨袁的事,尽量协助。然后,取出一册小笔记本指给萧汝霖、钟冰看,钟冰边看边进行了抄录。临走时,张树元确定了双方联络的方式。
  张树元退军,失信抢掠物品
  第二天一早,萧汝霖、钟冰回到杜家庄东北军总司令部。萧汝霖一脸兴奋地向居正、许崇智报告:“我们带来了张树元送的一份厚礼。”居正问:“张树元送的什么厚礼?”萧汝霖说:“第五师的全师兵马和武器。”萧随即将昨天与张树元谈话的经过详述了一遍。
  钟冰翻开他的笔记本补充道:“第五师有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混成团,两营辎重兵,两营警卫兵,一个工兵营,还有60多人的军乐队,全师官兵共有9800多人,名册都交与我们带来了。步兵、骑兵用的枪都是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每支枪平均有300发子弹。此外还有大炮和机关枪,英国造的、德国造的都有,也有杂牌的。炮弹、机关枪子弹和车、马有多少,以后补报。他忠告我们攻进潍县等各处地方后,凡是第五师的旧部都要立即改编,改编工作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不要留一名旧军官,营混子(即老兵)要完全遣散。在收缴武器时,要严格清查留存子弹的数目,以防他们出卖子弹给土匪。”
  钟冰还说,张树元决定择日秘密离开潍县,他的安全和离开的方法,都安排好了。张树元要求东北军几天后开始猛攻,他密嘱心腹会同绅士、商会代表出城投降。
  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于5月15日签订了《潍县两军议和规则》,共15条。其中约定,5月23日正午前第五师完全退出潍县城;第五师各队携带全部军械、军需、军用品退出潍县城时,两军皆不得发炮,若有袭击等事,仍视正式攻击。
  5月23日,开城最后期限已到,张树元却以“开拔事未办治”为由拖延。许崇智派人再三交涉,张树元方在两天后率第五师移驻城北庞家庄,知县张汝钧随之而去。第五师撤退时,将中国银行所存银币20万两、电报局机械重器抢运一空,所有账簿尽皆焚毁,城西兵营建筑破坏殆尽。张树元“只要有利于东北军讨袁的事,尽量协助”之诺,并未兑现。
  东北军入城,安民心整军队
  守军第五师撤出城外的同一天,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以总司令居正名义发布《东北军宣言》,开始接收潍县城。5月26日,东北军司令部移往城内。上午11时30分,东北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典礼。
  入城前,潍县名绅丁叔言等人以地方代表身份出城,到东北军总司令部陈请革命军入城。丁叔言来到杜家庄,见哨兵身着便服,头戴草帽,草帽上束一白带,上书“中华革命军”,感到非常奇特。到了司令部,副官处副官长凌连城接见了丁叔言,并以啤酒招待,两人相谈甚欢。
  11时20分许,礼炮接连鸣响,20名年轻士兵高举20面大旗率先进入潍县城南门,紧随其后的是步兵、炮兵、骑兵队伍,居正、许崇智等将领骑马走在最后。大路两旁,一些中小学生和百姓手持写有“欢迎中华革命军”等字的小旗,不断高呼“欢迎中华革命军”、“欢迎居正总司令”。参与布置欢迎现场并安排东北军进驻后事宜的丁叔言,目睹入城仪式后感慨,其“服装并不齐整,革命军人,重精神不重形式也”。入城队伍沿南门大街北行,经县府大街来到丁家花园,即今天的十笏园,东北军总司令部移驻于此。
  潍县战事甫定,居正着手谋划西取济南,许崇智则协助全力进行军务和地方整顿。许崇智率领参谋处人员,拟定总司令部机构、人员配备方案,部署驻守潍县第五师留用人员的改编;委派邓葆麟为潍县军务知事,督促地方各界成立临时县议会,公推老同盟会杜佐宸为议长,以协助军事,维持地方,畅达民意;组织四个工作组,分赴各县视察,并处理临时工作。
  26岁就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和福建北伐军总司令的许崇智,作为居正的得力助手,任期内恪尽职守。期间,他两次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东北军情况。两个月后,居正赴京谈判,许崇智代理东北军总司令。
  ◎相关链接
  东北军宣言 (1916年5月25日)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居正,奉前大总统、中华革命军大元帅孙命令,督率东北各军,声讨国贼,保障共和,用莅齐境,暂住潍城。特宣明昭告中外,著于左篇:
  第一,本军以袁世凯背誓叛国,违法殃民,认为国民公敌,特与西南各省护国军互相呼应,一致讨贼。从袁诸将吏士卒,诚心向顺者,皆置勿问,论赏以功。
  第二、本军尊重民国元年约法,怀爱五族,遵用五色国旗。
  第三、本军克复地方,暂行军政,人民生命财产,一律依法保护;地方安宁秩序,绝对维持。
  第四、本军对于邦交,恪遵国际条例。凡在本军军政管理区内,友邦居留人士之生命财产,一体保护,但属战线以内者,不在此限。
  刘谦初和同学随军攻高密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到平度县南关知务中学,刘谦初等爱国学生义愤填膺。1916年春节假期刚结束,刘谦初便召集13名同学,秘密商议一起赴青岛参加东北军。他们悄悄翻越学校院墙,连夜步行90里,赶到蓝村火车站,然后乘火车赴青岛,报名参加了东北军。东北军第三支队攻下高密后,刘谦初随驻守部队留在高密城,6月底,被任命为第二师宪兵第二支队司务长。在讨袁战斗中,刘谦初和同学们每人获得一枚“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
  愤然填词抒胸臆 笑谈渴饮袁凶血
  在1916年5月9日高密的攻城战斗中,活跃着一个年轻的身影。他就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福建和山东省委书记,后被军阀杀害的刘谦初。在至今保留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官佐名录》中,记载着他的名字:“东北军第二师宪兵第二支队 司务长 刘乾初 年二十岁 平度县人”。
  刘谦初原名刘德元,乾初是他的字。这份《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官佐名录》,是东北军1916年7月整编后形成的。刘谦初最初参加东北军时,隶属于吕子人的第三支队,先后随吕子人参加了攻打潍县和高密的战斗。
  加入东北军之前,刘谦初是平度县南关知务中学的学生。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消息传到学校,刘谦初等爱国学生义愤填膺。他多次组织同学秘密集会,商量举行声援护国讨袁的活动。他曾多次对同学讲:“袁世凯窃国殃民,此贼不除,国将不保。保国家、除奸贼,势不能缓。”
  一次集会时,刘谦初与同学唱罢岳飞的《满江红》后,愤然讲道:“徽钦二帝被俘,岳飞认为是奇耻大辱;今日袁世凯窃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我们一代青年的耻辱,我们怎能坐视不管!”义愤之下,他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词一首,表达对袁世凯称帝的愤慨,抒写讨袁护国的决心:“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
  同学热血洒疆场,含泪悲痛写祭文
  冬夜,黑暗而又冰冷,平度南关知务中学宿舍里,14名青年学子的胸中却如有烈火。1916年春节假期刚结束,刘谦初便召集于乃镇、邵廷珍、刘维汉、孙策功等13名同学,秘密商议一起赴青岛参加东北军。
  消息来自从青岛回乡探亲的同学郝庆云口中。几天前,郝庆云与刘谦初见面时告诉他,青岛正组织一支讨袁队伍,旗号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不少青年学生纷纷报名。正愁报国无门的刘谦初听后兴奋不已,立即将这一消息转告了他要好的同学。
  为应付沿途哨卡检查,他们商定每人怀藏《圣经》一本,趁夜色赶到蓝村火车站。他们悄悄翻越学校院墙,连夜步行90里,于黎明时分赶到蓝村火车站,然后乘火车赴青岛,报名参加了东北军。
  在攻打高密的战斗中,与刘谦初同去参军的一名同学牺牲。他含泪写下祭文:“我们参加讨袁的同学,是忠心报国的战士。我们的同学为国为民战死在血泊里,虽死犹荣,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我们感到自豪自荣。而那些贪生怕死之辈,那些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之徒,那些害怕革命的人、反对革命的顽固派的死,则比鸿毛还轻。”
  乐观、聪慧的刘谦初,经常向身边战士讲述岳飞、文天祥以及梁启超、谭嗣同的故事,教唱进步和革命歌曲,进行反袁杀敌教育。他还作过一首《山东讨袁义勇军军歌》。他的一位同学后来回忆,刘谦初常教唱一首云南讲武堂的校歌:“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着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他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凭双手撑住苍穹。睡狮昨天,醒狮今日,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翘首昆仑,风虎云龙,泱泱大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裔神明胄,天骄子,红日正当中。”
  东北军第三支队攻下高密后,部分部队挥师东去,进击胶州,刘谦初随驻守部队留在高密城。战事结束,东北军派晋延年试署高密县军务知事,发布安民告示,开仓平粜,召集议会,恢复正常秩序。在此期间,年轻的刘谦初显现了他组织、鼓动、协调、执行的魄力。
  6月底,吕子人率部从胶州回到高密,部队经过整编后升为东北军第二师,年方20的刘谦初被任命为第二师宪兵第二支队司务长。按当时的军衔,司务长为“额外军官”,即军官的最初等。第二支队的编制只有一个连,作为司务长的刘谦初,要管理整个连队百十号人的军械、食宿、资费等,这些士兵来源不一,多数是新招兵员,有的参加部队仅仅十多天,刘谦初却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兵士喜爱。
  在讨袁战斗中,由于刘谦初和同学们表现英勇顽强,每人获得一枚“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刘谦初荣获的这枚奖牌,至今保存在山东省博物馆内。讨袁结束后,刘谦初率12名同学载誉返校,却被校方以“参加了乱党,破坏了校纪”为由开除学籍,他与归来的同学愤然离校。
  ◎相关链接
  毛泽东百感交集:他是一个好同志
  离开家乡,刘谦初赴省城继续求学,期间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1929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刘谦初不幸被捕。1931年4月5日,刘谦初与邓恩铭等21人在济南就义,牺牲时年仅34岁,女儿刘思齐刚刚出生3天。早在1927年,刘谦初和妻子张文秋拜访毛泽东时,毛泽东听说两人新婚不久,幽默地说:“我有几个儿子,我祝你们早生几个姑娘,我们好对亲家呀!”10年后,张文秋再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百感交集:“他是一个好同志,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当场认10岁的小思齐做干女儿。1949年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后的第15天,毛泽东为儿子毛岸英和干女儿刘思齐操办了婚事。
  山东讨袁义勇军军歌
  刘谦初
  军号声声,战鼓咚咚。
  歌声嘹亮,阵容严整。
  反帝反封反帝制,
  精诚报国战西东,
  冲锋陷阵不怕死,
  万众一心筑长城。
  秣马厉兵,整装出征。
  进兵先取济南府,
  继而攻打德州城,
  乘胜前进捣北京,
  生擒袁贼享太平。
  廖仲恺到达潍县慰问将士
  1916年7月15日,廖仲恺受孙中山所派,到达潍县慰问东北军将士。尽管东北军控制了潍县周围主要县城,可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却屡次派兵侵袭,局部战斗时有发生。为确保安全,廖仲恺到各地慰问时,与护送的警卫均着便衣。廖仲恺此次潍县之行,与居正商讨结束山东军事事宜,并与张居正、许崇智谈论了今后的局势,认为未来的种种变化,谁也不能预料。最后果如廖仲恺所担心的,收束和改编之事并不顺利。
  局部战斗不断 便衣警卫护送
  1916年7月15日,廖仲恺受已从日本返回上海的孙中山所派,到达潍县,慰问东北军将士。此前一天,廖仲恺与赴上海汇报东北军情况的许崇智到达青岛,同行的还有蒋介石。根据《廖仲恺年谱》记载推断,廖仲恺在潍县等地留驻大约半个月。
  这时,潍县周围县城均被东北军占领,各有驻军负责守备,由东北军所派人员署理政务;东北军原来两个本队和6个支队整编为两个师,原第二本队司令朱霁青任第一师师长,师部驻潍县;原第三支队司令吕子人任第二师师长,师部驻高密。在潍期间,廖仲恺辗转潍县、昌乐、寿光、高密、诸城等地视察、慰问。尽管东北军控制了潍县周围主要县城,继靳云鹏担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却屡次派兵侵袭,临朐、安丘一带多次遭到攻击;第五师逃逸的零散部队,也不断进行袭扰,局部战斗时有发生。为确保安全,廖仲恺到各地慰问时,与护送的警卫均着便衣。
  在高密,廖仲恺看到第二师军容严整,民政工作有条不紊,大为赞赏。高密城早在5月10日攻克,兼任胶高即讨抚使吕子人整顿队伍,以此为大本营,向东谋取胶州、即墨等地。东北军派去的军务知事晋延年接手处理民政事务,恢复经济,发展教育,招募兵士,筹集军费,颇有成绩。廖仲恺向吕子人奖授了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横额。
  高密视察结束后,廖仲恺赶往诸城,吕子人亲往护送。第二支队司令马海龙率部于5月16日克复诸城后,安抚民众,释放囚犯,招兵扩军,并击退沂防营的数次进击,但军中抢掠、勒索现象不断,当地士绅、乡民啧有怨言。马海龙赴青岛期间,支队长李长乐私吞军费。马海龙回诸城后,将其缉拿枪毙,民怨稍缓。后马海龙拒绝军队整编,私自出走。廖仲恺到达诸城时,纷乱已经平息。
  在高密以东地区,情况更为复杂。尚未收复的邻县守军,不时进袭东北军驻地。廖仲恺赴即墨县时,居正加派了两班士兵便装护卫。到达即墨那天,恰遇海阳县民团反正献城,廖仲恺对东北军驻军慰问的同时,赞扬了海阳县民团的行动。
  政局发生变化 筹谋军队收束
  廖仲恺此次潍县之行,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与居正商讨结束山东军事事宜。
  袁世凯6月6日病亡,黎元洪接任大总统,宣布仍遵守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认为倒袁以及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目的已经达到,便立即致电各地中华革命军,停止军事行动。6月9日,居正接到孙中山专电:“袁死,内外情大变,应按兵勿动,候商黎解决。”第二天,孙中山发电再次叮嘱:“袁死,政局一变,我宜应按兵勿动,候商黎大总统解决。”而此时,日本政府对革命党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由暗中帮助反袁力量变为公开支持黎元洪北京政府。
  全国战事暂时平息,孙中山为和平建设大局计,决定放弃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这支队伍。进入7月中旬,孙中山考虑派廖仲恺赴潍慰问并详细传达罢兵意见,商量如何与北京政府议定军队编遣,同时委蒋介石协助处理军务。7月14日,居正接到孙中山电报,廖仲恺与许崇智、蒋介石即乘“神户丸”号赴青岛转往潍县。
  据东北军司令部机要秘书钟兵的回忆文章记载,廖仲恺与居正、许崇智谈论今后局势和对策时说:“目下,袁世凯死了,黎元洪是位看印总统,大权都在老段的掌握之中。段是日本的忠实奴才,未来的种种变化,谁也不能预料,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段是指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此人独断专行,北京政府大权实际掌握在他手中。居正答道:“对于未来的种种变化,我和汝为(许崇智字汝为)都十分注意,我们希望你随时指示。”
  经过反复磋商,请示孙中山同意,居正于7月31日赴北京与段祺瑞等交涉东北军的收束和改编问题,廖仲恺返回上海。最后果如廖仲恺所担心的,收束和改编之事并不顺利。尽管段祺瑞口头同意将东北军改编为正式陆军,但在改编过程中遭到各方百般刁难,最后给了一个混成旅和一个混成团的编制,有些将官在此期间竟遭不测。
  两个多月后,从潍县返回的华侨义勇团成员暂居上海,廖仲恺前去探望,对他们响应中山先生召唤,慨然回国赶赴前线,参加东北军讨袁战斗的大义之举表示赞赏。
  ◎相关链接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
  改编后的组织系统
  总司令部:总司令居正,代理总司令许崇智,秘书处秘书长萧汝霖,参谋处参谋长蒋介石,副官处副官长陈中孚,军法局局长贺治寰,经理局局长周道万,因粮局局长陈中孚,军械课课长颜立才,警卫队队长石俊卿。
  第一师:师长朱霽青,一旅旅长尹锡武,二旅旅长赵中玉,一旅一团团长凌连城,一旅二团团长纪少楼,二旅三团团长王贯忱,二旅四团团长丁玉山,炮兵第一团团长名单缺,骑兵第一团团长杨墨
  第二师:师长吕子人,三旅旅长修竹坡,四旅旅长慈镇西,三旅五团团长曹星五,三旅六团团长赵挥尘,四旅七团团长王宪之,四旅八团团长刘逸史,炮兵第二团团长隋子孚,骑兵第二团团长高真生
  混成第一旅:代理旅长王柏龄,第一团团长俞奋,第二团团长名单缺。
  直属部队:警备队司令邵元冲,宪兵队司令贺治寰,华侨义勇团团长夏重民。
  蒋介石在潍整军惹起众怒
  居正出发晋京,许崇智代理总司令。作为参谋长的蒋介石,受孙中山之派辅佐许崇智来潍主持东北军军务。肩负中山先生重托,一心向上的蒋介石对于自己的职责丝毫不敢怠慢。在赴京途中的居正,也发电嘱托蒋介石以竭力整顿军队为首要。蒋介石整军13天,可以称得上是“恪尽职守”。可蒋介石为人太傲气,且性倔强,处事偏执,其在潍整军期间诸多言行和作为“惹起众怒”,不得已,悄然引去。
  各队出操时须先施五分钟柔软体操
  1916年7月31日,居正出发晋京,许崇智代理总司令。刚刚到职的参谋长蒋介石,第一天就有人不断向他告状,称东北军部队在南流附近各村庄抢劫焚掠。经查,抢掠者系东北军第一师所属孟九浩部。年方29岁的蒋介石雷厉风行,马上下令第一师师长朱霁青严加查办。
  东北军部队兵员成分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在青岛集结时,一部分是从东北招募的民间武装,俗称“马匪”、“红胡子”,一部分是山东当地的民军。随着战事的推进,又陆续收编驻军第五师的部分部队。“山东豪杰集胶州,乌合编成借箸筹,传檄先驰袁将胆,大兵西指历城头”,总司令居正在他的诗中,用“乌合”一词形容部队的状况。
  作为参谋长的蒋介石,是受孙中山之派辅佐代理总司令许崇智来潍主持东北军军务的。肩负中山先生重托,风华正茂、一心向上的蒋介石对于自己的职责丝毫不敢怠慢。处理了一天的公务,晚饭后又立即带卫兵出城夜查。蒋介石出县城南门,过白浪河,至东围子操场附近一带巡查后原路返回,11点方回到丁家花园总司令部驻地。深夜,燥热难耐,昏暗的灯光下,蒋介石简略记下了履职第一天的工作。除了处理投诉、巡视城防外,这天他还发出了3项指令,布置了5项工作。
  8月3日,赴京途中到达济南的居正,再次发电嘱托小他11岁的蒋介石:“以竭力整顿军队为首要。”蒋介石整军13天,可以称得上是“恪尽职守”。他每天到潍县、高密等地驻军视察,处理公务文件,发布整顿命令。在蒋介石留下的13篇日记中,记载发布的命令和通告14件,亲自检查发现“整改和整顿”的问题39个,大到军队操典、卫生,小到士兵着装、言行,甚至要求“兵卒不得身着军服在各铺户坐谈”。如此严格的要求,对这些“散兵游勇”来说,短时间有大的改观确实勉为其难。同时,规定“代理总司令命各队出操时,须先施五分钟柔软体操,以练筋骨”,就有些刚愎自用,过于“理想化了”。有学者认为,当时年轻的蒋介石虽然有振兴军力的创意,但这种积极有为的政治行动表现了方法太简单、为人太傲气,导致不能为众所容。有记载称,蒋介石“性倔强,躁而易怒,偶不惬意,辄暴跳如雷。处事则往往偏执一见,无他人置喙之地,故同僚常表恶感”,“众不能忍,群向孙先生告发”,“不得已,乃悄然引去”。
  王贯忱抢女为妾,蒋介石擅自将其撤职
  导致蒋介石“悄然引去”的还有一事。南京的副总统兼江苏督军冯国璋派代表李显模来潍,李是许崇智的老同学。李显模说冯国璋邀请许崇智到南京去,许崇智电报请示居正后,随李显模去了南京。临行前,许崇智向蒋介石说是到青岛看病,最多三天就回来。许崇智离开潍县当天,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王贯忱抢了贾姓少女为妾,她的父亲控告到师司令部。师长朱霽青知道后,立即命令王贯忱将贾女送回,朱霽青又亲自到贾家代为道歉。
  据称,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既没有详细调查,也不向秘书长萧汝霖、师长朱霽青征求意见,擅自以代总司令的名义将王贯忱撤职查办,提升营长凌印清为第三团团长。没想到王贯忱和凌印清是对天立誓的生死兄弟,接到命令后,两人请示朱霽青,朱霽青却不知此事是如何决定的。按规定,对于王贯忱的处分,须等总司令回来再定。朱霽青嘱凌印清私下问一下萧汝霖,萧汝霖也说不知道有这件事。朱霽青分析,代总司令不在潍县,一定是参谋长蒋介石主的事。
  机要秘书钟兵回忆,王、凌二人从朱霽青处出来后,身带武器,率4名士兵,到总司令部找蒋介石。两人由警卫领到参谋处,随行士兵没有获准进入。值日参谋巴泽宪查看发文簿,发现没有记载此事,凌印清却说信封是参谋处的。见事情无下文,王贯忱火刺刺地问:“蒋参谋长呢?”巴泽宪见两人状态不正常,便谎说蒋参谋长去了昌乐。王、凌二人离开后,巴泽宪马上派人报告了蒋介石。据说,蒋介石因此而躲避了几天。
  此前,蒋介石与王贯忱就有过节。整军期间,第三团的中下级军官对于士兵们的训练很不积极。蒋介石由此对“匪性十足”的团长王贯忱有很深的成见,两人当面争吵过两次。一个月后,不愿接受北洋政府编遣的王贯忱在济南遇害,1924年被追授为陆军少将。蒋介石则于8月12日留下“整顿无术,号令不行,奈之何哉”的日记,黯然离开潍县。
  蒋介石在潍整军期间诸多言行和作为“惹起众怒”,但长蒋介石一岁的许崇智并没有责怪,反而在一年后与蒋结为拜把兄弟。居正却同到潍时间不长的蒋介石产生了间隙,后来两人权位变化,分分合合。离开潍县13年后,居正因反对蒋介石而被囚禁两年。
  ◎相关链接
  蒋介石在潍日记摘录
  介石奉许(崇智)先生命,往第一师及第一、二各旅司令部视察及往会各司令官。(1916年8月1日)
  接总司令由济南所发手谕——以竭力整顿军队为首要。(8月3日)
  代理总司令派介石至西操场观操,飞行机试验滑走。(8月4日)
  午前,代总司令派介石往于河头方面侦察地形。(8月5日)
  每日所见,及时整顿,竭尽心力也。(8月6日)
  代理总司令派介石往高密第二师,调查一切。
  严格按操典施行操法,统一装备,均为当务之急。(8月8日)
  第二师各团、队操法较为整齐,为严格施行操典之结果。
  营房不齐,操场狭小,内务外场,较难整顿,是军防腐败所故,一时难以回天。(8月9日)
  本军基础未定,整顿需时,如能上下一致,努力改正,则事尚非难也。
  军队名册未报,则实员之数难知,饷项无度,其难一也。
  装备之数不清,则种式难分,战斗力难知,一旦有事,计划难定。(8月10日)
  盖吾军之将来无论为改编及解散,非经中央承认不可也……为国为民,终以早日解决为是。况受人胯下,种种肘制,不一而足。延宕一日,即为国家多被一日之患乎! (8月11日)
  代理总司令决派介石赴京,迎接总司令来潍。(8月12日)
  潍坊籍数百官兵搏击战场
  1916年10月,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开始接受改编。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从在青岛筹备起义时的200多人,半年多时间发展到近2万人。大多数参加潍县讨袁战争的士兵和牺牲烈士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至今留存下来的不尽完整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官佐名录》中,以山东民军为主要成分的东北军第二师,在1021名官佐中,现行政区内潍坊籍的就有506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1岁,多数是20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1916年10月,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开始收束部队,接受改编。居正在10月11日召集的东北军总司令部高级会议上,郑重地向大家交代:“在东北军总司令部方面有148人牺牲,有93位烈士家属已领取了抚恤费,还有55位烈士家属查不到确实地址,希望同志们帮助我们完成这件重要的事情。”
  10月18日上午,东北军总司令部举行全体大会,居正首先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向在讨袁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表示敬意。会议结束时,居正忠告大家:“袁贼死亡以后,继续掌握军政大权的段祺瑞和冯国璋等,都是袁贼的余孽,都是祸国殃民的老军阀,英美日等列强还是做着太上皇,老百姓还是在水深火热中。你们都是有为青年,离开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之后,不论是工作还是念书,都要经常想到我们的国家目下还在存亡关键的严重时期,人人都有奋起救国的重大责任。希望你们刻苦锻炼,努力前进!”
  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从在青岛筹备起义时的200多人,半年多时间发展到近2万人。大多数参加潍县讨袁战争的士兵和牺牲烈士的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幸运的是,不少当事人的回忆,帮我们勾勒了那场战争的大致轮廓,记载了部分将士讨袁护国的事迹。更为可贵的是,至今留存下来的不尽完整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官佐名录》中,以山东民军为主要成分的东北军第二师,其官佐资料完整不缺,在1021名官佐中,现行政区内潍坊籍的就有506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1岁,多数是20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据现有资料,第二师潍坊籍将士中,原籍高密的王麟阁(又名王林肯),时年29岁,后参加抗日,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九支队司令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曾任省政协常委、副主席等职。原籍诸城的璩济吾,1918年参加薄子明领导的上海护法军,与薄子明一起被捕杀害。原籍寿光的张读唐,整编后随部队开赴济南,1931年回乡,1940年夏在家乡被日军杀害。原籍潍县的王炳章,1917年被孙中山派遣山东举义护法的熊克文委任为第一梯团司令,起义前因泄密被逮捕遇害;潍县的曹星五,后到哈尔滨开拓林业,1942年因病去世。原籍潍县坊子的刘杲与大儿子刘炳纪一起参加东北军,刘杲任连长,刘炳纪任司务长,两人在东北军改编时回到家乡。原籍安丘的赵华叔,时任师部秘书长,后曾赴日留学,曾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秘书、省营业税局局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在第一师中,有一位昌邑籍的将领尹锡五。他是第一旅的旅长,部队编遣时被编为混成旅第一团团长,驻防黄河以北的禹城,后该团番号取消,借病辞职一度为寓公,复出后曾任烟潍公路局局长等职。
  东北军第二师潍坊籍将士名录
  潍县(88人):于吉芳、于在汶、王人凤、王士峨、王友堂、王太源、王玉麟、王由道、王同林、王如顺、王自福、王国士、王勉、王炳章、王家吉、王家纪、王道本、丘亮章、冯乐业、刘文德、刘尔敦、刘玉林、刘光界、刘希贤、刘秀亭、刘芬、刘杲、刘虎村、刘亮侪、刘炳纪、刘逢春、刘清汉、刘锦堂、刘德茂、华克复、吕禄山、孙惠周、曲三臣、曲子才、朱光和、朱法章、许纪成、张书升、张永和、张仲法、张汝弼、张诚齐、张鹏、李子谦、李中曦、李秀德、李居仁、李洪修、李润泉、李超英、李耀山、汪今荣、邰舜臣、邹龙初、单务俭、周振声、孟启禄、尚从喜、罗国干、苗方泽、金启中、施永安、赵宝勋、赵洪奎、徐本升、徐则敏、徐守其、徐观亭、徐学道、柴文升、郭士林、郭民初、高东升、康逊行、曹应成、曹星五、黄秀亭、傅清臣、程道平、韩复吉、韩殿文、窦富贵、阙文选。
  高密(121人):丁乃宽、卜有年、马廷馨、马殿臣、牛仲泉、王友清、王心成、王月泉、王共和、王尧东、王诚齐、王金荣、王香枢、王得立、王道盛、王端午、王德隆、王震、王麟阁、玄德明、田仲农、田纪元、任子中、任渥堂、任寰瀛、刘乃本、刘万善、刘玉山、刘玉山、刘光武、刘宝山、刘春苔、刘贵格、刘培基、刘得腾、刘清淮、刘瑞兰、刘锡禹、刘锡禄、孙成年、孙汝砺、孙寿山、孙连才、孙宝堂、曲德化、朱文会、朱文纶、许天才、齐谦若、宋岐山、张小山、张云罗、张凤鸣、张天顺、张见三、张振声、张益轩、张起云、张翊功、张智崇、张铸、张锡三、张蔚堂、李云昌、李长春、李纪常、李秀溪、李明村、李春田、李振奎、李得明、李得福、李梦津、李鼎臣、李福和、李鹤亭、杜为信、杜守林、杜连贵、杜淑卿、杨东升、邱万年、单启昌、单菊泉、周继武、庞志福、苟喜升、范洪基、郎子珍、郑立志、咸心如、昝士英、段青芝、胡德胜、赵风林、赵有庆、赵明瑞、赵洪升、赵福年、郝华峰、钟宝书、柴瑞昌、秦绪勉、郭子林、郭若卿、高士先、高凤池、宿仕杰、扈文彬、梁彭寿、傅灼、程立福、程和、蒋凯旋、管见、管雪堂、翟振东、蔡凤歧、蔡继武、蔡赓元、酆成纪。
  安丘(106人):丁仁、于瑞祥、马文沐、马道修、马震东、尹培玉、方文章、王本乐、王玉山、王佐、王志先、王进金、王迪勷、王宪笔、王钝夫、王须志、王登云、王猷初、王福成、王赞侯、冉致福、田进才、刘与球、刘之欣、刘迪吉、刘鸣歧、刘健秋、刘莘、刘赞亭、孙来宪、孙忠直、朱元森、朱礼和、朱家德、江镇中、齐方强、齐曰归、齐尚忠、齐演武、吴志超、张中、张延法、张伯乐、李士夫、李大江、李允文、李龙文、李寿山、李叔和、李学文、李泽渥、李香亭、李振华、李常德、李琪光、李锡三、李鹏举、李曜堂、杨存连、杨盛名、苏洪奎、陆道宏、陈在田、陈惠云、周之桢、周云章、周耀西、苗喜胜、郑少民、金成城、姜忠福、姜靖福、祝同声、赵子登、赵光耀、赵华叔、赵眉山、赵祥文、赵得胜、赵景堂、赵瑞符、赵筱村、倪家礼、唐复元、夏鸿基、徐继昌、晏之卿、秦勉、郭殿臣、高志大、曹化崇、曹国华、曹滌非、傅士鸣、傅国勋、曾魁格、舒文健、蒋耀臣、谢正宽、韩堉枋、雷正英、潘学义、薛凤秀、薛松涛、魏平治、酆裕。
  诸城(68人):于凤鸣、于维清、于裕亭、尹继光、王方佐、王凤亭、王至本、王坤方、王家梁、王敬之、王魁喜、冯少白、台荣桢、田现龙、刘延河、刘成同、刘峰与、吕云杰、孙喜海、朱子干、祁玉芬、张玉珊、李士林、李化代、李召高、李玉岗、李性直、李明举、李春深、李琨玉、李殿奎、李锡之、邰应福、邱芳亭、邱阁宸、邱振邦、陈学清、单道远、周和齐、周树模、周重光、周振松、经同义、范钜桥、郑光斗、姚先庚、姜伯瑶、姜致和、段真理、胡进山、贺保泰、赵荣、赵福田、赵福兴、党希仁、徐次青、郭大赓、高福龙、隋永信、黄国栋、傅广心、惠鹏霄、程锡三、谢宝奎、谢荣章、翟效孔、裴孟裕、璩济吾。
  临朐(43人):马荫侯、王小泉、王兰村、王洪宾、王贵贞、王得平、王维桢、田和、刘子明、刘凤来、刘同庆、刘奎、孙兆奎、朱礼和、朱坦若、江连升、张文堂、张丙信、张洪升、李光汉、李问樵、杨东胜、杨志勋、陈振达、周青云、郎会津、郎会峰、郎维池、郎维坤、赵锡田、钟会四、钟安泰、唐陶、高山堂、高效义、常兴泰、傅佩盛、焦汝兰、焦汝法、焦建邦、焦砚田、鞠振奎、魏明道。
  昌邑(40人):孔有德、王卓章、王效文、王戛金、龙建修、乔之松、刘俊杰、曲之桢、吴维城、吴麟玉、张好名、张金泉、张显才、张树棠、张鸿宾、张镇环、李希广、李春发、杨希曾、辛得名、陆隆祥、周亚兴、周多寿、周歧山、房照盛、苗方培、南宫义、段明元、段超、赵自荃、赵连璧、赵锦章、秦宰、都益先、钱秉文、陶启祥、崔镇城、韩光宙、韩国琛、戴震春。
  寿光(18人):毛光烈、王宝训、任发章、刘玉臣、牟凤舞、牟亦堂、牟学曾、许快生、张本元、张作海、李祥发、陈光来、赵伯祥、赵梦鱼、徐范齐、郭锡禄、隋胜康、傅琴堂。
  益都(14人):方光斗、孙树堂、张发、张其光、张效曾、陈之桢、周文藻、周存正、房文淑、林文奎、唐松齐、崔成道、康占元、傅仁智。
  昌乐(8人):马金亭、王尚贤、卢化南、刘明林、李占元、赵光烈、赵伯源、赵连胜。
  (希望潍坊籍将士的后人、亲属和相关知情者与本报联系,提供信息和线索,帮助我们进一步挖掘东北军将士的事迹,以纪念在讨袁护国运动中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联系电话:18866191473,电子信箱:wfwbrwwf@sina.com)。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