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6 10:10
鄌郚总编

自行车(岳坤)

  自行车
  作者:岳坤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是再寻常不过的交通工具。以家庭为单位计,少则一辆,多则二三辆,甚至更多。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却是稀缺物品。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物质生活异常贫乏,偌大一个村子,除了极少数家境殷实的人家,一般家庭根本无钱购买。自行车的数量屈指可数。代步工具就是两只脚。
  我家原属“赤贫”人家,按常理是不可能有自行车的。然而有些事情偏偏不能按常理去揣测,在我初记事的时候,我家竟然就有一辆自行车,而且还是轻便型的,让我家率先成为村里“有车一族”。不过这实在不值得炫耀,因为那是父亲从某富裕人家捡来的淘汰货。我刚刚接触它的时候,便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车铃哑了,脚蹬只剩了一根轴儿,鞍座断成了数截儿,车闸早已失灵,前、后轮的辐条断了数根,整个车体的油漆全部脱落,浑身锈迹斑斑。一旦骑上去便“吱扭”“吱扭”乱响,好处是能消解旅程的寂寞。
  就这么一辆破车,父亲却“宝贝”得不行,只他一人使用,不许我们碰。眼看着邻居小伙伴们骑着自行车满街撒欢,我的心便痒得不行,可父亲不让动他的爱车,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办法:像学二胡那样,偷着学!在一个傍晚,趁父亲不在家,我约上妹妹们,将破车推到生产队的大场院上,开始了紧张而刺激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磕磕碰碰之后,终于大功告成。孰料,刚刚学成不久,尚未过足骑行瘾,那辆破车便彻底报废了。
  唯一的交通工具没有了,从那以后的数年间,全家人又退回到以脚代步的岁月。无论下地干活、赶集上店、走亲访友、还是外出办事,只要一出门,不管去哪里,均靠两只脚。空手还好说,倘若携带物品,便需肩背手扛,十分辛苦。我两年的初中生涯是靠两只脚走完的,三年高中同样靠两只脚完成。其实,无论初中学校还是高中学校,距家均不过三五里路,十几岁的年纪,也不觉得辛苦,无非多磨几双鞋而已。最辛苦的还是父母。每到春天,父亲都要到县城卖地瓜,十多里的路程,父亲愣是推着上百斤重的独轮小推车走去又走回。有一年冬天,母亲与人到县城南部的乔官大集卖鸡蛋,为了给我们姐弟四人省下几个买火烧的钱,先是步行三十多里上货,然后将数十斤货物分装在两个竹筐内,搭在肩上,步行驮回家;再步行十多里到达县城,从县城搭乘火车,去五十里以外的潍坊卖。一路上,一会儿汗透衣衫,一会儿又冷沁脊骨。其艰辛、劳累之状,不言而喻。
  赶上有急事或者出远门,偶尔也会跟邻居借车。邻居花儿家有一辆崭新的“大金鹿”,锃光瓦亮的,颇具吸引力与诱惑力。然车子的主人总是阴沉着脸,我每次去借车的时候尽管低声下气、小心翼翼的,“大金鹿”主人却没有和悦的时候。尽管如此,还得厚着脸皮硬着头皮去借。
  大约十六七岁的时候,家中因为种植黄烟,经济状况稍有好转,添置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它是全家人共用的交通工具。我们不仅用它外出办事,还用它载东西。“大金鹿”俨然成了我们家的功臣。然而,随着我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爱美之心日渐强烈,我越来越不喜欢它了。特别是去镇上赶集,看见那个脉脉含情的俊秀男孩儿骑着新款轻便车的时候,便自惭形秽。彼时,许多人家都已购置了新款的自行车,就连经济拮据的邻居爱爱家也添置了一辆,据说还是“鲲鹏”牌的,惹得我们都跑去参观,那造型新巧的款式,令人好生羡慕。回家后便跟父母要新车,经不住我一再缠磨,父母狠了狠心,用积攒了大半年的辛苦钱,换回了一辆“牡丹”牌轻便自行车。
  这辆车是专门为我买的,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专车”。从此以后,我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我对它异常珍爱。不许弟弟妹妹动,更不许父亲动。刚买到家,便对它进行全面包装。为了保持它的新鲜度,我分别用黄、红、绿三种颜色的塑料彩带将三根车架精心包缠,具体缠法是缠一半留一半;给鞍座罩上漂亮的座套;然后再用五颜六色的膨体纱钩两个漂亮的套套,将两个车把也“装扮”起来;就连与车把紧密相连的两个车闸,也套上了洁白的塑料长套。原本崭新的车子,经我一番精心打扮,更加华丽、漂亮。骑着它走在路上,感觉人也更加漂亮、神气了许多。在那个俊秀男孩儿面前,也挺直了腰板、昂起了头。
  “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我的“爱车”虽然只是一辆普普通通的单车,但在我心目中,俨然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中的“宝马香车”一样规格的豪车。它伴随我度过了生命中最纯真、灿烂的年华,为我那段青春岁月涂上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随着电动车、轻骑以及轿车的抢滩登陆,自行车逐渐失宠于人,而关于自行车的那些沉重又美好的记忆,却令人永远无法忘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