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7 08:16
鄌郚总编

一张烙饼

  一张烙饼
  作者:凯文

  一辆破旧的大轮自行车吭哧吭哧地使着蛮力,驮着一个卷着铺盖的简单行李包,翻过一道道岭,紧赶慢走了大约五十里的路程,下了一道坡,路北一座中间带过道的二层楼房便是我的去处,这也是我人生中工作的第一个地方。
  这座楼房,别看不是很大,但从外往里看,显得还算气派。中间的过道将它的功能一分为二,不偏不倚,呈对称状,威严大气又显庄重。楼前有个纵深八九米左右的院子,铁艺栅栏围着,中间开门与过道相齐,院中自然形成路东路西之妙分。从栅栏院大门口两边墙柱上挂着的几块牌匾看,一层西面是派出所,东面是法庭,二层西面是政法办公室,东面是司法所,这是个典型的乡镇“政法楼”。这个小单位给我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
  前几天,到县法院问,我被分到哪个单位上班,接待我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哥,一句话:“你分到某某法庭了。”我喝了他倒的一杯水,就离开了。自己寻思着,既然分到了乡下法庭,自己去不就得了。还真没有想到让谁领着去,不就是报到嘛。
  可今天来得真不巧,第一天上班就吃了闭门羹。法庭的办公室铁将军把门,一个人也没有。一打听,法庭里的同志一大早就出发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这不能怨别人,因为,你来谁也没有告诉,不可能有人等你。
  快到晌午的时候,从派出所里走出来一个要出去办事的警察,个头不高,英俊潇洒,说话声音洪亮,走起路来步伐迈得很快,笑起来嘎嘎的,一看就是个心地善良、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主儿。见我一个人在院里溜达,不像是来所里办事的,一听说我是来法庭报到的大学生,他见法庭里没有人,三轮摩托车也不在,估计出发在外,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我又在门外等,又到了吃饭的点,便安排所里的联防队员小马,“去给这位同志买张大饼,先吃饭,别饿着。回来给你钱。”他说自己出去有事,就不陪我了,抽空再给我接风,说得很客气,说完就和别人急匆匆地走了。这是这个院里第一个跟我说话的人,也是第一个管我饭的人。他的安排看似简单一些,但我毕竟有饭吃了。这个小“风”接得很有意思,很合时宜,也很有价值。
  小马很勤快,不一会工夫就买来了一张大锅烙饼,一些块状辣疙瘩咸菜,几根大葱,招呼我去所里吃。小马也很热情很健谈,“这就是中华名小吃——马宋饼!”看着桌上的那张饼,本来热情不高的我,一听中华名小吃,一下子来了食欲,来了好心情。
  这顿饭我吃得很香,也吃得很饱,总算在异乡遇到了好心人。吃着饭,不自觉地向小马打听起刚才那位警员叫什么名字,负责什么事情。小马告诉我,他姓岳,负责户籍管理,是所里的户籍员,也是去年分来的警校学生。
  后来,我和小岳在一个院里共同生活了近两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虽然,我的报到没有受到“隆重的接待”,但我不后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走的路自然不同,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行与不行。它让我明白了此类人情是非,更为关键的是吃了中华名小吃,还获得了一份纯真的友情。从此,一张饼的故事,扎根于我灵魂深处。
  这一张饼,让我念念不忘,对小岳一直心存感激二十五年,并将直到永远。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