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44天前
鄌郚总编

马玉顺丨《郑母史话》一部上乘的史话著作

  一部上乘的史话著作
  马玉顺

  读冀恒春先生主编的《郑母史话》,我很感慨。冀先生生于抗战胜利那年,按中国传统纪岁方法,已经八十岁了。大多数这个年纪的老人,或缠绵病榻,或深居简出,他老人家却从2022年5月开始搜集、整理资料,走村串户,寻访知情人,考证古迹,电脑录入,六易其稿,完成五十多万字的书稿,于今年3月出版。
  此前,冀先生历经15年,完成六卷本的《冀氏族谱》续修,百万字的《郑母村志》编纂,其身体康健、思维敏捷、学识满腹自不必说,其呕心沥血,钩沉稽考,执着研究乡土历史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优秀文化遗产的精神,更值得钦佩,值得点赞。
  位于青州府城东20千米的郑母村,古称郑墓,系东汉大经学家、大司农郑玄墓葬处。郑母南倚群山屏障,北靠香山雄峙;前有康浪、后有洗耳,两河环绕,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一大家、两状元、四将军、七进士、十一举人;四大御葬、八大寺庙、五大祠堂、八大景观。东汉以降,几乎在每个重要的历史年代、重要的历史节点,这里都涌现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以自己的才华、智慧、责任和担当,推动着历史进步。
  不必讳言,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历史遗存的郑母,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里,也历经波折,饱含沧桑,仅就历史遗迹、遗物而言,绝大多数都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毁弃,今已无存。这让后人了解历史、理解传统、传承文化缺失了载体,造成了困难。因此,留住一方历史,保存一方文化,既非常重要,又极为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说,冀先生功莫大焉。
  综观《郑母史话》,举凡郑母的自然地理、历史人物、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古文化遗址、历代艺文、谱牒文化、民间文艺、传说故事俱在其中,还有郑母(益都)农民暴动、益临县简史、原益都县郑母镇简介,以及地方名吃等,可谓蕴含丰厚,洋洋大观。
  与志书的述而不评、行文简明、叙事扼要不同,史话更重视科普性、故事性、趣味性,文笔更活泼,叙事更详尽,文化味更浓。这些特点,在《郑母史话》中都有充分的展现。
  《郑母史话》前置“大事记”,记录公元184年至2023年12月期间,郑母近两千年发生的历史事实。作者考证能力强,着笔精准生动,每条记录都包含丰富信息,如东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屯官渡,逼玄随军,不得已,带病至元城(河北大名),卒,葬于此地。他的学生及朝廷官员千余人为其送葬。此地因之时名曰郑墓。唐代时期,因墓坏,归葬砺埠(高密),从此剧东改称郑墓,或郑墓店。”如2023年“8、9、10月,由于今年没有台风和暴雨,大棚蔬菜普遍长势良好,近几月瓜菜市场的蔬菜收购价特别贱,辣椒每斤0.2元、茄子0.3元、菜花0.3元、大白菜0.1元。”“11月,第三波疫情开始蔓延,医院、卫生室人满为患。”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郑母史话》在详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之外,将主要篇幅留给了历史人物与艺文,充分体现了郑母独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在历史人物部分,清及以前,包括18则名人传略,汉代1人,宋代2人,元代2人,明代9人,清代4人;26则名人简介,元代3人,明代11人,清代12人;另有34位历代初级官员名录;近现代有6则人物传略:冀虎臣、程心田、冀三纲、冀象鼎、何子健、夏光斗;6则乡贤耆老简介:冀克温、冀秉钧、冀文翰、冀天文、赵景和、赵焕斌。这些郑母的杰出人才,如宋代咸平三元状元王曾、元代进士于钦、明代万历状元赵秉忠、清代明威将军孙宝仁,人们都耳熟能详。《郑母史话》无论在人物传略,还是人物简介时,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有的人物如王曾、冀錬、赵秉忠,还将年谱纳入,愈增厚重。
  值得一提的是,《郑母史话》设立《乡贤耆老》一节。所谓“乡贤耆老”是地域内有境界、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他们不一定从政,但一定是为地域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尊重。如冀克温创办“禾丰”号经商,买卖公平,老少不欺,经常救济穷困;清末民初担任孝悌乡东南约约长时,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办事公道,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深得民众信赖,山东省财政厅杨厅长赠送“信服州里”蓝底金色横匾。赵景和则是二十世纪郑母京剧子弟戏的带头人,虽文化不高,但吹拉弹唱样样皆精,肚子里装着三四十出传统剧目,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郑母老艺人赵焕斌爱好广泛,书法、绘画、武术、京剧都会。他将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赵秉忠状元卷,完好无损地捐给了国家,状元卷是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郑母史话》收录古代文献23篇,附录1篇,以及数首古代诗词;专设《郑母文选》一章,收录44篇各界人士褒扬郑母先贤的文章和郑母人赞扬家乡的优秀作品。这两部分内容,与《历史人物》一章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其中,张国钟《宰相王曾何处寻》、房永江《青州“一村两状元”历史文化现象探寻》、冀恒春《郑母洗耳河》等文章,历史与现实辉映,知识与文学并重,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章。
  《郑母史话》还收集富有地域特色、群众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共20篇;还在《民间文艺》部分,介绍了莲花落,记录了“牛头骨”说唱词。这些民间文学作品,虽不是真实历史的映照,但反映了群众的高超智慧,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郑母史话》前有22页44面彩色插图,客观反映历史名村郑母的风貌,内文部分亦有上百幅艺术性较强的图片,配套相应的文字。图文并茂也是这部书的一大特色。
  我读此书,深感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资料丰盈,文笔顺畅,受益匪浅。恰如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青州市志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邢其典在序言中所说:“《史话》如同一部百科全书。一卷在手,千年历史一览无余,山川秀水如临其境。人间世事知微知著。晨钟暮鼓,如闻其声,世事苍凉,皆现于笔端。”
  青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华庆赞誉《郑母史话》是“上乘的史话创作的艺术精品”,此言不虚!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