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11-23 15:36
鄌郚总编

刘乐一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4-11-23 15:41
鄌郚总编
  懒边园
  二〇〇九年除夕,
  我携妻儿回到故园。
  阔别时间太久,
  大年夜的懒边宅里,
  堂前的老梅花红正艳。
  它像忠诚的守护神,
  守护着这座百年宅院。
  它正悄望着,
  满壁上的红楹联,
  厅堂上的红灯笼,
  门框上的红门笺。
  那升空的红烟火,
  映红了镌刻在门匾上的大字:
  懒边园。
  ◇   ◇   ◇    ◇
  懒边园不仅意味着乡情与思念,
  还有儿时的足迹和欢乐,
  她的历史更让我浮想联翩。
  懒边的命名,
  源自村西的塘湾;
  记得它的形状像个大葫芦,
  有一棵粗大的柳树斜躺在水面。
  小伙儿骑在树梢上钓鱼,
  姑娘在树干上涮洗衣衫。
  夕阳下它好似一面镜子,
  掩映着彩霞回荡起微澜。
  出了奇的塘湾,
  从来没有干枯也未曾泛滥,
  自古至今村里人叫它懒湾。
  刘氏宗谱记载:
  这里明洪武二年聚为村落,
  只因村居建在懒湾的岸沿,
  取懒湾之畔命名懒边。
  ◇   ◇   ◇    ◇
  懒湾的南岸,
  有几颗大槐树掩蔽着一面墙基,
  夯实的土墙围起九亩林地,
  这就是后来闻名乡里的懒边园子。
  由老老外公道光十年购置,
  这在宗氏家谱中记卷详细。
  ◇    ◇    ◇     ◇
  懒湾的上游,
  源接西河这曲由南淌北的小溪。
  绕过我家林园的墙篱,
  如同天然的护城河,
  潺潺延转半里,
  缓缓流入湾池。
  形如半个马蹄。
  ◇   ◇   ◇
  懒边园东侧,
  是我家的宅房。
  这三进门的四合院落,
  建有民国始成的阁楼厅堂。
  母亲说我出生在西厢,
  1956年腊月18日时辰时,
  刚出的太阳光耀戽窗,
  随着母亲临产的呻吟,
  家里的黄狗爬到房顶上,
  迎着太阳叫了几声,
  外公要把它赶下来,
  外婆说天狗护月亮,
  家狗叫太阳,
  是吉兆,吉兆,
  我的小外甥将来会逢难呈祥。
  ◇    ◇    ◇     ◇
  宅西的懒边园,
  记载着我儿时的留恋;
  园内有几棵粗大的柿树,
  簇拥着一棵茶树叶茂枝展。
  这是园里唯有的一棵茶树,
  却渗透着老外公的期盼。
  他利用累年生长的枝干,
  精心修盘成一个枝椅,
  每逢读书都抱我坐在上面。
  终生忘不了这棵茶椅树,
  老外公苦心七年的艺术之编,
  我坐上去自得其乐,
  仰望着阁楼上的飞鸽,
  悠然朗朗读诗篇。
  ◇    ◇    ◇
  记得我五岁那年阳春,
  茶树旁的桃花苞红吐新,
  我爬到茶椅上看小人书叫岳云。
  他锤杀金弹子的故事,
  是那样动魄惊心,
  读到胜处竟挥枝将桃花打尽。
  随着被双枪陆文龙的故事吸引,
  不知不觉中憋尿失禁,
  中午六姨喊我吃饭,
  提着尿湿的裤子羞见家人。
  这次被老母亲重重责打,
  罚我临仿秦妇吟。
  又授笔教写精忠报国,
  情景历历在目,
  她笔下的柳公书体更是铭记在心。
  ◇    ◇    ◇
  懒边园的东北角,
  是我家盖的碾坊。
  沿街开了个小门,
  平日里自家私用,
  每逢五排十开放。
  村邻们可以来这里碾米磨粮,
  夏日里都喜欢聚在坊外乘凉。
  这年我六岁,
  老外公决定开设幼儿学堂。
  要亲授族门子弟蒙学,
  地点选在这二间碾房。
  开课定在晨前卯时,
  此时的天还没有亮。
  那偌大的碾盘就是课桌,
  学童自带小灯围聚碾旁。
  ◇    ◇    ◇     ◇
  月牙西下我被叫醒,
  老外公手执灯笼领我进碾堂。
  待其他学仔鱼贯而入,
  须先拜墙上的孔圣像。
  诵读床前明月,
  仿写周武郑王。
  三字经文总是难懂,
  苟不教不知苟是小草,
  只想家里的黄狗吠叫汪汪。
  ◇     ◇     ◇     ◇
  碾坊里的照明最为心伤,
  当时灯用煤油极其匮乏,
  村邻将蓖麻籽剥皮,
  一粒粒白籽被串成灯棒,
  尽管燃时极短倒也明亮。
  听着啪啪的焰火催人速读,
  暂短的灯火逼迫着一目十行。
  感谢这串串蓖灯之光,
  久而久之的碾盘苦读,
  学仔们彼此练就了过目不忘。
  为此村童唱起了歌谣:
  “一串蓖麻照磨房,
  六个学仔齐声唱,
  日月水火火不亮,
  起早爬黑盼太阳。”
  谨肃的老外公笑了;
  这帮仔儿们有希望。
  ◇   ◇   ◇
  懒边园的南墙根,
  生长着以前日本人植种的洋姜。
  这洋姜却让家里躲过一场饥荒,
  自我记事起,
  故乡的生活饥苦逢灾。
  村里时常有人饥饿病亡。
  有的邻居为避荒灾去闯了关东。
  家里多亏了园里的这些洋姜,
  因为它生可煮熟充饥,
  晒干可作过冬的储粮。
  ◇   ◇   ◇   ◇
  盼来清明过后谷雨前,
  园里便可采撷鲜嫩的榆钱,
  还有紫色的桑葚芜菁的蔓,
  用它掺上面粉蒸菜团。
  夏日雨雾刚过,
  园里的树墩头周边,
  会寻找到蘑菇一片。
  记得外婆用藕叶包上蘑菇,
  撒上炒过的芝麻和椒盐,
  放在火灶中烤熟,
  这是我最喜欢吃的香菇饭。
  ◇    ◇    ◇     ◇
  懒边园不是王府花园,
  它朴实无华村俗自然。
  既无楼台亭榭,
  又无奇石雅观。
  植有柿枣桑榆,
  栽有棠红杏甜。
  北有松头拨云,
  南有楸林参天。
  园子东侧有两块竖石,
  石上凿有几处孔眼;
  外公说是拴马用的,
  我常骑在石上跃马扬鞭。
  ◇    ◇    ◇    ◇
  经拴马石往北十步,
  有棵百年枸杞,
  粗壮的躯体,
  簇拥着稠密的旁枝。
  春天黄黄的花朵,
  秋天红红的果实。
  在它的东西两侧,
  分别是两口水井,
  西井水甜东井水涩。
  甜水我家饮用,
  涩水用作浇地,
  谁也没有预料到,
  在这里却发生了可悲的故事。
  ◇    ◇    ◇     ◇
  小时候常听外公讲,
  梦见蛇会带来吉利。
  我对龙蛇情见乎辞,
  源于懒边园里的那架枸杞。
  在那涩水井里有两条蛇,
  青白色的是雄,
  深青色的是雌,
  粗如杯口长过九尺。
  我从记事就见过它们的蜕皮,
  也曾常常拿着树枝逗它,
  老外公还用扁担去量比。
  每逢太阳曝秋,
  这对蛇都盘到枸杞架上,
  不时咯咯地叫着,
  会意的母鸡就卧在架底,
  下的蛋是专供蛇的美食。
  这是我家共同恪守的秘密。
  ◇    ◇    ◇
  时年家乡大旱,
  园里常有借水的村邻。
  或许有人见过它们,
  村里的传言越传越神。
  有个造反头目叫三民,
  是懒边村的革委会主任。
  一天他带了几个民兵荷枪实弹,
  到园子里要消灭牛鬼蛇神,
  鼓动全村人去围斗,
  高呼口号阵势逼人。
  一时涩水井口枪声阵阵,
  又相继仍进几个手榴弹,
  炸出井水溅湿了围观的人群。
  ◇    ◇     ◇      ◇
  三民到井口去观察情况,
  他手拽井绳带动了汲水的辘轮。
  旋转的辘轮把手将他打晕,
  他一头栽进井里,
  声嘶力竭喊救人。
  被救的三民魂不附体,
  他说蛇的大口血红如盆。
  从此懒边园子寂静了,
  村邻居家谈蛇色变,
  再不敢擅自去井边探闻。
  谁也不敢再闯懒边园子,
  只怕惹怒这二位蛇神。
  ◇   ◇   ◇    ◇
  今年除夕我回到宅中,
  久违的乡亲陪我守夜,
  儿时的追忆情与酒浓。
  谈及文革时的暴殄天物,
  又疑问那青蛇为何再无踪影。
  是被手榴弹爆炸的激波伤害,
  还是外祖父哄我说的青蛇化龙?
  青蛇啊,我当时昼夜难宁。
  园里园外整整找了你十天,
  不文明的愚昧举措,
  深深刺痛我儿时的心灵!
  随着故居辞岁的烟火,
  我写了一首绝句送青龙:
  “涩塘濯墨懒边情,
  飞动龙蛇撰古风;
  吹影镂尘魂迹在,
  送虬一曲大江东!”
  绝句显示着儿时的爱,
  诗文寄托了故园的情;
  是啊!
  自然和谐是万象之衡,
  生灵的存亡相承一脉,
  人类啊,你要睿智慧明!
  ◇    ◇    ◇
  懒边园趣味难忘,
  捕来蜻蜓拴在尾上,
  手执细线送它飞翔。
  摄几只蝴蝶制作标本,
  捉来蟋蟀大斗螳螂。
  难忘的是逮来两只牵牛郎,
  把它缚在细棒两头,
  再将孔眼钻中央,
  平衡地插在铁丝上。
  牵牛郎一前一后叫着转动,
  最爱看它那抖颤的小翅膀。
  懒边园啊,
  我可爱的故乡;
  沧桑岁月宛如梦,
  追梦唯有少年长!
  ◇   ◇   ◇
  懒边老宅醒了,
  闻着新年烟火的余香,
  听着迎春爆竹的续响;
  大年初一,
  我在院里折了一枝红梅,
  插在了昨夜小妹为祈告平安,
  按家俗摆供的香案上。
  我妻儿也是第一次来故宅过年,
  唤我出门去拜见邻里同乡。
  懒边的天刚刚朦朦亮,
  我走过二门步入胡同,
  感悟与苦读碾房的路程一样。
  抬望眼见晨光,
  竟不知何处觅碾坊。
  懒边之源何在?
  懒边园子何往?
  四十三年变故如燃一支香。
  我挽着妻子转回了身,
  哽咽无语空惆怅,
  迎着宅门上的红灯笼,
  泪眼凝注在楹联上,
  这是老外公遗嘱的宅门联句:
  忠厚传家远,
  诗书继世长。
  ```````````。
  二〇〇九年古历正月初一
  写于昌乐县城北懒边故居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2楼] 发表于:2014-12-16 20:24
鄌郚总编

回复 引用 顶端
位置: » 昌乐档案 » 昌乐作家 » 刘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