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27 13:59
鄌郚总编

刘墉挥毫红河村

  刘墉挥毫红河村
  作者:王庆荣

  明朝万历年间,红河镇红河村人吴三重曾在京师为官。一百多年后,吴氏家族人丁兴旺,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是十里八乡的名门望族。吴氏后人吴安宇耕读持家,文武兼修,尤其书法和棋艺造诣极高,成为远近闻名的文人雅士、乡间贤达。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与朝廷重臣和珅一起,奉旨到山东审理巡抚舞弊案。案结回京交差后,回老家诸城探亲。刘墉早就听说红河村明万历年间,曾有人做过京官。他的后人吴安宇,为人处事温良恭俭让,书法在昌乐、安丘西乡赫赫有名,象棋也称得上一流高手,不由顿起访贤之心。于是回家路过红河,便踏进了吴家大门。
  进门后看到吴家虽是官宦后裔,却与平常百姓家并无多大差别。但宅院房舍宽敞明亮,处处透着书香之气。吴安宇接待客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刘墉一见,敬意油然而生。于是放下官架,以朋友相称,叙谈之间,深感相见恨晚。叙礼寒暄过后,刘墉先到书房,见满屋墙上除书法字纸以外,别无他物。刘墉赞叹不已,浏览之际不时加以指点评论,不禁诗兴大发,遂提笔写下一副对联:
  书就草窗分玉薤 诗吟松径得金鍼
  刘墉书罢,宾主对坐饮茶,纵谈书法棋艺,刘墉提出与吴安宇坐隐手谈几局。二人棋逢对手,越下兴致越高,连晚饭都错过了半个时辰。晚饭后,吴安宇命全家拜见刘墉。据传,刘墉当时心情舒畅,并随口吟道:“在朝为官这些年,唯在红河得清闲”。且在吴家留宿一宵。
  第二天,吴安宇毕恭毕敬地请求刘墉再留墨迹,刘墉欣然应允,遂又提笔写出一联:
  妙书鸿戏秋江水 好句风行晓苑花
  刘墉在吴安宇家留字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红河村另一大家“燕喜堂”吴凝宇闻讯后,洗漱穿戴整齐,求见刘墉请字。刘墉略致询问,便提笔挥就“志德志胄”四个大字相赠。并为吴安宇的大哥吴守宇亲题“爱思堂”堂额,现由吴守宇的后人珍藏。
  后来,吴安宇之子吴奉康、孙吴攀麟皆中举,且系同榜举人。奉康中举后,建造南北高房,并将刘墉的赐字请人雕刻在南高房屋门上,逢年过节,洗刷一新,视为家族的荣耀。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运动破“四旧”,南高房屋门上的刘墉对联,连同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册封吴攀麟为修职郎的特颁圣旨真品一起被毁。后人谈起,无不扼腕叹息。
  时值当今盛世,文物价值得到认可,文化遗存受到重视。刘墉书写的对联虽遭破坏,实物犹存。村两委高度重视,征得南高房后人同意,将木质旧门收藏到村委,经洗刷辨认,“妙书鸿戏秋江水 好句风行晓苑花”还依稀可辨,上联“秋”字、下联“晓”字不很清楚。另一幅上句毁坏严重,下句后三字“得金鍼”幸可辨认。
  文物虽然古旧残存,但其承载的文化意韵和历史信息,记录着红河吴氏家风的深厚底蕴,在昌乐一带留下了一道厚重的历史文化印痕,闪烁着传统高雅文化的熠熠光彩。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