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24 21:21
鄌郚总编

走街窜巷的老行当

  走街窜巷的老行当

  锔盆锔碗
  只有老人知道这个行当,现早就消声觅迹了。
  过去每家里都有一些盆盆罐罐,如腌咸菜的坛子,水缸、合面盆等陶器。
  或有不小心打碎的时候。
  当然买一个更好,可那时候钱少,一两块,几块钱不是小钱。
  就是因了这种需求而产生了锔盆锔碗的行当。
  锔盆锔碗的主要工具是一把木钻,现在有电钻、手摇钻,过去只有木钻。
  木钻是用一圆硬木棒制的,顶端一头可以活动,下边按钻头,钻头尖镶有一小粒天然钻石,一横木棍用皮条缠绕,就像拉胡琴样来回拉动使钻头转动。
  将破损的陶器按原样对好,在裂缝两侧各钻一排小孔,孔深5 毫米左右。
  所谓锔子为或铜或铁制,大小依陶器大小而定。
  两个尖必须与孔距一样。
  将锔子尖插入小孔,用小锤轻轻敲打,千万不可用大力,力大了把盆打烂还得赔钱。
  整个裂缝布满锔子,然后用一种特制白色膏状物填抹缝隙,使之不漏水。
  依陶器破损程度,锔子多少收钱,总之比买新的便宜。

  磨刀匠
  磨刀的现在也有。过去用的切菜刀大多为熟铁煅制,韧度较差,用几天就需磨一磨。
  街上的磨刀匠很多,但大多固定在某一个区域揽生意。
  他们的“道具”比较简单:一条长板凳,中间裹块棉垫子,扛着不硌肩,坐着不硌屁股。
  一头放着几块磨刀石,另一头放工具、水罐儿等。
  他们不可或缺的道具是一把冲锋号,揽生意时就吹号。
  只有两个音,5 i ,可传到很远。
  吆喝声就一句:磨剪子嘞--戗菜刀---。
  每到一个胡同或院落就会有不少老主顾磨刀,一两毛钱连磨带戗,有小学生请他给磨磨削铅笔刀,他就不要钱。
  和气生财嘛。

  剃头
  剃头、绞头、理发都是整理头发。或剃净,或绞短。
  早先走街串巷剃头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挑担。俗话说:剃头挑子一头热。挑子一头是大提盒,里边放着各种工具,另一头有煤球炉、铜盆等,当然炉子一头热一些。这些剃头的主要是天津宝坻县的居多。他们不仅绞头,主要是剃头。用热毛巾将头发胡子浯软,打上肥皂。先剃头,剃头刀锋利无比,刀过发落,不经意间脑袋就成了“电灯泡”,这手艺非一日之功,据说是用刀子刮冬瓜皮练的,只可剃掉白绒毛,不可伤皮。当然非一日之功。再就是刮脸,剃头时热毛巾始终包裹着脸颊,打开毛巾,重新涂上热肥皂沫。刮脸可比剃头复杂多了,先用普通剃刀刮去胡茬子,再用更快的刀子慢慢刮。整个面部都要刮到,就连耳窝也要刮,正刮后再反刮,用手摸不到胡子为止。
  老手艺人还需有几项绝技:剃耳、打眼、放捝。剃耳就是挖耳朵,用耳挖勺将耳内的耳尿清理干净,用绒球擦拭。打眼则是用一特有的似绿豆般大小的“石子”,放入眼睑内,来回转动,将眼内污物粘起,取出后再清洗掉。另有一简单方法,用一根头发刮去眼内的污物。而放捝就非同小可了。剃头师傅要给客人按摩,主要部位是肩颈臂,据说师傅要将客人的肩肘关节摘掉,使客人更舒服。我可只是听说,没经历过,就是有我也不敢做。挑担的剃头师傅属正规剃头的。他们一般不吆喝,大多是总在一个地方,客人大多是老主顾。
  再有就是一般绞头、理发的,行头很简单。肩背一个小挎包,内装简单工具。他们也不吆喝,而是用一铁棍儿拨“唤头”。用铁棍儿一拨,唤头就会发出铮铮的嗡鸣声,可传到很远。附近居民如需理发就喊一声。这种理发的主要是剪短,用推子、剪子。如需剃头刮脸,客人须自备热水等。剃的水平效果与挑担的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简单的刮一刮。当然价钱也便宜,五分、一角不等。
  现在要理发就得找街边的师傅。所有门面都称为美发厅,口袋没20元就别进。

  小炉匠
  小炉匠可是真正的能工巧匠。挑着担走街串巷地吆喝:焊铜焊锡、修理锅底换壶底。
  家里的铁锅漏了个小洞,他先将破洞打磨干净露出铁质,然后用一枚铜钱加些锡放在坩埚里拉风箱用旺火烧化,将锡铜水倒进一布卷的中窝内,顶到破洞处,铜锡液溢进锅内,马上用另一布卷按压,少时,锡铜液冷却,将破洞补上。
  白铁、铜制器皿一般都是用锡焊,。先将漏水处打磨干净,用“镪水”(硫酸)除锈,把铜烙铁烧热,蘸一下镪水,再蘸一些焊锡,用焊锡将漏水的缝隙焊死。
  换铝壶底不能焊,而是用一大于破底的圆片外边卷起,与原底“咬合”,用白膏封填,使之不至漏水。
  临近冬季,家家都要套炉子,烟筒、歪脖是不可少的。小炉匠可帮你套炉子、用白铁打制烟筒歪脖。也可打制新炉子、焊制新壶。
  别看这小小的行当,在当时可是不可或缺的。
  当初的这些能工巧匠先在已大多作古,他们的后代应是五金行业的精英了。祝他们越做越大!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能工巧匠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1-24 21:46
鄌郚总编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刚钻钻孔再用锔钉嵌住抓牢,使其恢复原样,即能再使用,又有观赏价值。(锔活秀是纯艺术加工)锔瓷这一行当,在民国被称做锢炉匠。最初只是为稚a生的一门手艺。
  起始於何时无法考证,最早见於宋代张择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锔匠做活的一幕。锔瓷技艺历经六个朝代,一千多年的历程,具有见证中国瓷文化发展的独特价值。
  瓷器坚硬耐磨,更可持久使用,可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後,便无计可施,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经过了艰苦的摸索实践,失败成功,在实践中总结、理顺,规范出一整套合理的锔瓷技艺,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
  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自然中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公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
  小时候爷爷给我讲,我祖上是山东青洲府潍县艺术之乡的艺术世家,在当年由於掌握着“锔活秀”绝活绝技,上至皇宫太监、王爷、贝勒,下至达官贵族、八旗子弟及文人墨客、藏友玩家无不因有一件王神手的秀活而得意。我祖上的“锔活秀”遍布京城及大江南北,只要是“锔活秀”上嵌有“王记”钢印的就是我老祖留下的。因为我们家独门绝活,不收徒弟,不外传,所以外人是不会做我们家传这种绝活的。
  由於我老祖锔补绝活的精妙,使得古旧老瓷器有了复活再生的通途和高价值。在“锔活秀”的比显中富贵的享乐者们便开始了用金、银、铜钉锔补古旧瓷器来比阔显富,使得“锔活秀”一时间烽烟四起,坏的破碎的统统锔补,没有坏的破的就特意弄破在锔好了来比秀。可是要把瓷器弄上小裂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使得瓷器开裂掉碴达不到自然的效果,我老祖有绝招;用黄豆胀死牛的法,让冲在那它就在那,要多长就多长,然後快速倒豆复原,再在冲上锔上二、三个或金、或银、或铜锻制成的花钉,瓷器就呈现出另一类独特的艺术魅力美不胜收。
  随着时间的延续,到了民国期间,我爷爷承袭祖业把24种72样136道修复古旧老瓷器的绝活:嵌补、嵌口、包边、包嘴、镶包嵌饰、做件、补件等和所有瓷器紫砂的修补配饰等绝活完全继承下来,并且做得更好,接替并传承着山东巧工王神手的称号。在民国短暂平稳的那段时间里,我爷爷的绝活绝技,随着古董古玩老瓷器的高仿之风盛行而达到了顶峰。并且再一次兴起的“锔活秀”中成了北平琉璃厂的状元锔匠,山东巧工王神手的称号更加响亮,并且被很多外国人接受,“锔活秀”的绝活绝技从此传出国门,流向国外。
  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锔活秀”再也秀不起来了。1962年2月12日这天傍晚,我跟爷爷挑着锢炉家什回到家“王锢炉杂货店”门口时,见有一位拿着照相机的人站在门口,看见我们说他是搞调查的,听说西夹道这里有一位京城很有名的老锔匠要留下资料,就让我爷爷在门口支上摊子,我奶奶从屋里拿出二个小饭碗,做比成样的让他拍了二张照片,我就站在我爷爷的身後。
  照完後告诉我爷爷这张照片会存到档案馆里,并说我爷爷是当时最後一个老锔匠了,我爷爷指着我告诉他,别看我孙子年纪小,今年才9岁,可他已经学会了这门老手艺绝活绝技了。至今我仍然使用着继承祖业锔瓷老手艺和“锔活秀”绝活绝技,为古董古玩古旧老瓷器的藏友们修复锔秀。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