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县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安丘县志


  安丘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守民 主编 张维荣 辛星华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年 9000册 1040千字 722页 彩图 22码 46.00

  ISBN7-209-01124-2

  安丘修志始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修成《安丘县志》。清康熙元年(1662)
修成《续安丘县志》。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安丘新志乘韦》成稿,经不断修补,
直至民国3年(1914),历时125年修成《安丘新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安丘
县乡土志》出版。民国7年(1918)《续安丘新志》成稿,民国9年(1920)出版了《安丘
全志》,该志为前4部志书合印本。1976年,旅居加拿大华人李江秋撰写《安丘述略》
25篇。
  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编纂志书3部:1960年编写油印的《安丘县志》;1988年出
版《安丘县地名志》;1992年出版本志。本志始修于1982年,共搜集资料4700余万字,
于1990年定稿。志书上限始自1840年,下限止于1985年。除序、概述、大事记、附录、
编后记外,横排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民政、
外事侨务、劳动人事、军事、农业、林果、水利、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
商业、粮油、计划统计、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计量、财税、金融、科技、教育、文
化、医药·卫生、体育、方言·俗语、风俗·宗教、杂记、人物等33篇。篇下设章、
节,共168章、474节。
  安丘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鲁中山区东北边缘。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置县。
历代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宋开宝四年(971)复称安丘县,治所安丘城关。
其后相沿不改(1994年撤县设市,称安丘市)。1985年,全县面积2010平方千米,辖10
镇22乡、1478个自然村,人口98.25万人。主要是汉族,还有满族、回族等8个少数民
族69人。地势随泰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呈缓坡倾斜。地貌类型多样,山区、丘陵、平
原各占1/3。有海拔400米以上山头36个,河流50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湿润气
候, 年平均气温12.1℃。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动物350多种,植物1100多种,其中药
材255种, 寒水石、淮香附闻名全国。有矿产26种,重晶石储量丰富。粮食经济作物
以小麦、玉米、林果、蔬菜、黄烟、大花生为主。黄烟产量约占全国黄烟总产量的1/
4。大花生、樱桃、草莓、山楂、芦笋、大姜、景芝酒等久负盛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丘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对内搞活经济,对
外实行开放。在加强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经济出现了较大
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递增10.5%,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年
均递增17.7%。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0.2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8.1亿元。随着经济
的发展,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农村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工业产品走向市场。
1985年, 农业产值达4.8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3.18亿元;农民人均粮食554千克,
比1980年增加了近1倍; 职工人均年工资995元,比1978年增加了1倍;农民人均纯收
入515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3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亿元,比1978年增长9倍。
  交通、邮电发展迅速。1985年,已逐步形成以潍徐、下小两条线为主,26条县乡
(镇) 公路相连的公路网,通车里程460多千米。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村村通邮,邮
路总长度209千米。
  社会各方面事业得以发展。传统的文化活动与现代的广播电视融为一体。1985年,
有放影队255个,文化馆(站) 33个,图书馆(室)380处,专业及业余剧团157个。有电
视站、 电视差转台各1座,广播放大站32个。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85年,有各级各
类学校1143所, 教职工9696人,在校学生16.95万人。历代英才辈出。明代进士及第
33人,清代进士及第66人,为周围诸县之冠。三国时“天下第一君子”管宁,宋代抗
金英雄陈规,明代著名理学家刘源禄,清代阁老刘正宗、诗词家曹贞吉、著述家张贞,
革命先驱刘大同、文学家王筠、考古学家吴金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曹志等,皆为安
丘籍人。
  本志注重反映地方特色与时代特点。安丘是农业大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
大比重。因此,农业篇的记述用了较多的文字,不仅记载了机构、生产关系、面积结
构、 产值产量、 农田基本建设、畜牧业、淡水养殖、经营管理,还将“土特产”与
“烟草”单独立章,加强了其在农业中的地位。安丘塘坝遍地,水库众多。本志在水
利篇中设了蓄水一章,分别记载了水库与塘坝。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在工业篇中设乡
镇企业章,章下设个体企业、村(队) 办企业、乡镇(公社)企业3节,全面系统地记载
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安丘地处军事要冲。为了突出安丘的军事地位,特设了重大
战事纪略章,章下设19节,分别记载了19个较大的战事。安丘旅游资源丰富。孔子弟
子公冶长读书处、大型汉画像石墓、山东第一坊--庵上石坊、石家庄民俗村等景点闻
名国内外。本志在杂记篇中设景观一章,逐一记载了主要景点。还设了轶事章,记载
各景点的相关传说。
  新编《安丘县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