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是永恒的烙印 乡情是永久的眷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风雅颂·营陵书院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乡音是永恒的烙印 乡情是永久的眷恋
  ——有感于牛群老师返乡参加龙乡文化节
  7月2日龙乡文化节开幕当晚,一身疲倦难掩满脸兴奋的妻子回到家中就对我和母亲说:“今天我们文化节上去了老鼻子人了,远远超过预期的设想。牛群绝对是我们的超级偶像!”说完便掏出手机、打开相册,介绍每张照片和每段视频背后的故事,让没去现场的我们一睹为快。
  妻子在龙池上班,我对那相对熟悉;我喜欢听牛群老师的相声,对他并不陌生。但当前段时间我从妻子口中得知祖籍龙池的牛群老师将要返乡参加龙乡文化节时依然感到惊讶,直到在视频中听到牛群老师用方言描述自己的母亲说他是“厌恶客(kei)”时,我会心大笑后找到了答案——乡音未改,乡情不变,家乡是每一位游子永久的眷恋。
  乡音是永恒的烙印,乡情是永久的眷恋,浓浓乡音是深深乡情最直白的体现。无论是诗人笔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是歌手口中的“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渺渺炊烟飘来的是乡愁”,都是故土难舍、近乡情切的真实表达。相信每位在外求学、工作或生活的人都有过最真切的感受。
  原来在山西上大学,只要山东的同学聚在一起,从来不说普通话,尽管山东各地的方言不尽相同,但依然会耐着性子慢慢沟通;后来到滨州到村官,只要在路上看见跑过的车挂着鲁G的车牌,都能一阵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追上去问一句:“你从哪里来?”再后来回到了家乡县城,哪怕是在大街上偶遇原本并不十分相熟的四邻八村的乡亲父老,都愿驻足多说上几句话,问一问老家熟悉的人,听一听老家新鲜的事。甚至现在听到小区里的同乡评论儿子满嘴地道的下营话、一口纯正的廒里腔,并动情地摸着他的脑袋说:“小家伙,咱是一块土上的人啊”时,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这是对地缘观念和乡土情结最简明的注解,也是对乡音未改、乡情不变最系统的诠释,一如常言所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难怪牛群老师在文化节开幕致辞时说:“只要一听到家乡话,心都要跳出来,耳朵都会立起来。”
  乡音是乡情的传承载体,乡情是对乡土、乡村、乡人的美好回忆。无论是乡音未改,还是乡情不变,归根到底都是对乡村中那些原始记忆的深深眷恋。乡村里的一情一景,让游子朝思暮想;乡土中的一草一木,让游子顾盼流连。数典不能忘祖,落叶最盼归根,这是每个心系故土、热爱家乡的炎黄子孙永久不变的情结。正如牛群老师所写:“这有我的祖,这是我的根,时间越长情越深。”
  美丽乡村需要建设发展,乡村记忆需要保护传承。龙乡文化节的举办正是将二者的有机统一,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重要指示的完美践行。
  家乡的父老是淳朴的,游子发展的好,会让他们增添引以为傲的资本;在外的游子是热心的,家乡建设的美,会让自己增加引以为荣的自信。
  “魂牵梦绕龙池镇,以为骄傲齐西村”,无论是牛群老师满怀深情的诉说,还是他热情洋溢的书写,都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名满天下的游子对家乡建设和发展的认同与肯定。
  昨日,家乡以牛群老师为傲;今天,牛群老师以家乡为荣。

创建时间:2018/12/8 星期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15069612036   
为你服务: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