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宝祥:志愿军老战士周德根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风雅颂·营陵书院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志愿军老战士周德根:文化人的戎马生涯
  作者:辛宝祥
  周德根,1933年1月30日出生,1951年参军,同年7月赴朝参战,1953年3月入党,历任连、营通讯员、文化教员,团政治处秘书,连、营指导员、副教导员、教导员等职,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1976年1月12日从56051部队(注)转业,历任四川乐山京剧团团长,安丘县运输公司、联合支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工改前为行政18级。
  近日,文友赵启光先生发来一则短信,介绍老干部周德根,说周老参加过抗美援朝,希望笔者能去见见,并告诉了地址及联系方式。6月17日也就是父亲节的前两天,笔者决定去拜访老人,也是巧合,在近下班时间、快到周老住所时遇见了广播影视中心的周明军主任,才知道要去拜访的老人正是他父亲。我有点难为周主任了,直截了当地让他评价一下父亲。儿子眼里的父亲,是豁达知足之人,常说“和那些牺牲的同志比,我们真是幸运多了,待遇低、工资少算什么……”对社会满意,从不给组织上添乱,很是知书达理,看淡名利。生活也很简朴,爱好是下象棋和自己种地,小菜园地院子里有,护城河边的空闲地还开着些。
  进了家门,自然是一番寒暄,看得出也觉得到,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很好。应笔者的要求,周老拿出了自己的一些证件、奖章以及在部队期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记、学习笔记等开始了讲述。有文化和没文化、有信仰和没信仰就是不一样,翻看着老人家的这些珍贵“文字”,无论是赠送战友的诗作,还是毛泽东著作读后感,名言警句摘录、手抄歌谱等,其内容,用现代的话来说,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字迹也是相当的更正,有的页面还颇显匠心地配有插图、彩饰、花体,或是精心裁剪出的人物贴图,足见那个年代周老他们这些革命人品格的伟大,理想信念的坚定以及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
  话题还是从客厅里挂着的安丘在台文化名流高滢先生的牡丹画作谈起。周老讲到:他是经济开发区(原许营公社)稻洼人,父亲是有名的私塾先生,家庭经济状况尚可,因而能够供应的起他读小学和初中,但其阶级“成分高”无疑影响到了他后来的进步与职务升迁。高滢先生老家则是岔河子,他们从小学起就是一个班的同学,高滢年长一些,后因学潮带头,被早一年地“礼送、推荐”去了国民政府创办的安丘中学,他是10级学生,周老则是11级。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他们一直有着交往。
  周老记忆超强,思维清晰,话语温和、语速适中,笔者记录起来感觉一点也不费事,整理成文后的史实核对,也无甚大的出入。1948年4月底安丘县城解放后,安丘中学停办,直到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尚未复课。当时,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驻闵部队来安丘招兵去福州,周老想,“如其上学没地方去,不如出去当兵、闯荡一下也行”。搞动参的同志,也是很现实地这样讲的。于是周老满怀一腔报国热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1951年初春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们新兵在韩吉住了将近一个月后,到安丘城里韩家村集结。第二天就要出发前,是在今市府招待所人民会堂(原工农兵会堂)这个地方开的动员会,则宣布改“去福州”为“直接到东北,准备赴朝参战”。
  周老他们是从坊子上的火车,在安东(今丹东)附近乡下集训,经过一些出操、正步、齐步走等简单训练后,4月份即补充到了50军149师447团3营的老兵部队。战前他们80多人一个老兵连队,回国休整时仅剩10几人。447团,可是志愿军唯一的团级英雄群体,即“白云山团”。1951年1月2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23万大军大举向汉江南岸发起进攻。1月27日后,敌人用10倍于我的兵力,终日以飞机、大炮、坦克对我狂轰滥炸,向志愿军第50军149师之白云山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149师447团浴血奋战11昼夜,取得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和毙伤1400余人的战绩。有些遗憾的是,原本申报“白云山英雄团”,但因其在第三次战役中出现过失误(447团贻误战机放跑英国皇家重坦克营,其被446团3个连全歼,也造就了“李光禄炸毁3辆敌军坦克”这样的英雄),志愿军总部最终批准授予的是“白云山团”荣誉称号。
  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周老心想来这样的英雄部队也值,因为他属少之又少的“文化兵”,入伍即担任了副班长兼学习组长。周老讲,他的军旅生涯是与“长”无干、跟“员”有缘,除了很短时间的副班长带“长”,就一直是“员”。他基本没当过战士,经历是:差一点成了卫生员,后来是通讯员,电话员,团部文书,主要是教速成识字法的连、营文化教员,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入伍起初是学卫生员,3个月的时间里,实际上是打了2个月的马草,一天大部分时间割马草,下午学习卫生专业知识,准备第五次战役时,上级要求充实连队缩小机关,他们卫生员培训停止,周老先到团部任文书,后调连部任通讯员。
  1951年7月,50军第二次入朝作战,任务是从清川江口到鸭绿江口的海岸防区和攻占西海岸诸岛。周老清楚地记得,他们是7月2号入朝的,一个营有5个连队,设4门总机,周老再调营部任通讯员,还是总机班的小组长。当时部队团以上首长才有警卫员,营以下设通讯班,同时担负相应警卫职能,四个营级干部有专职通讯员,周老先是跟教导员吴有先(黑龙江人,后来从团政治处主任岗位转业),后跟新任教导员艾维仁(中将军衔,曾任39集团军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军区纪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兼任营部文化教员。他们师防守西海岸期间,经常挨敌机轰炸,9月份的敌机活动特别频繁,可能是有敌特在作怪,22日的这一天特别猖狂,一下子来了8架敌机,轮番进行扫射和投掷燃烧弹,有三个连队挨炸,伤亡9人,营部也挨了炸,附近老百姓死伤严重。当时因7连的文化教员病了,领导让周老去替课,拉电线的战友、老乡于文周则被安排临时来值班房守总机,在这次大轰炸中严重烧伤。当时值班房挨了燃烧弹,于文周身上着了火,仗着他岁数大、有经验,人也机灵,边就地打滚边脱棉衣,但还是烧掉了一个耳朵,伤愈后成了“大花脸”,手也“花皮”了。他是于家营子人,老早复员,已于1981年去世。他在世的那些年,周老只要是回老家探亲,就常去看望。
  周老1952年9月入团,次年3月入党,在朝鲜期间4次荣立三等功,立功原因是担任文化教员,注意用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战士、成绩显著,再是通讯监护任务完成得好等等。那时候是重在精神鼓励,物资奖励次要,“三等功、希拉松”周老笑言,也就是“开个表扬会,分点花生吃就算了”。周老的军旅生涯中,一共立了7次三等功,1次四等功,还有2次是五好干部。来安丘后,年年都是优秀共产党员,退了休到现在也是年年优秀不落空,诚谓革命青春永葆。
  周老第一次授衔是少尉、正排级,取消军衔制时是上尉、营教导员,其所在团曾是沈阳军区大比武时的试点单位,而他则任尖子连的指导员,较高的文化基础与好的修养,善做思想政治工作与抓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教育,因此他一直带的是四好连队。文革开始,他率全连去四川乐山仁寿县的一个区支左,独顶一面,圆满完成了任务。1969年西藏尼木叛乱平叛期间,调2营当副教导员,1971年提为教导员,期间去拉萨支左,在由5个剧团组成的文艺宣传队任书记,当时队长调回山东,是他一直主持工作。周老1976年3月份转业,因家属住四川留守处,服从分配去了四川乐山京剧团,任职2年零10个月的时间,把十年动乱期间垮了的一个剧团扶持、拯救了过来。申请回山东之前,数月辛劳,带队完成了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4个县的慰问演出任务。
  回到家乡后,周老任职安丘县运输公司,在公司与汽车六队联合了6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担任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务。退休后又干了2年多的工会。1994年底正式退休。
  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军第60军起义部队,首任军长曾泽生,首任政委徐文烈。1950年11月赴朝作战,毙敌1.1万余名,1955年4月从朝鲜撤军回国,驻辽宁安东和本溪地区,1967年5月调防四川。上世纪80年代大裁军时50军被裁撤,其唯一保留建制的是第149师,划归第13军。实际上,第149师的前身是西藏军区第52师,二野18军的老部队,1969年和第50军149师对调,番号互换,因此严格意义上讲,第50军的建制完全消失。周德根老人转业前所在56051部队,即为西藏军区步兵52师第156团代号。

创建时间:2018/12/8 星期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15069612036   
为你服务: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