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秉和:家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风雅颂·营陵书院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家
  作者:郑秉和
  我苦读寒窗十八年,毕业后抓紧结婚,也已是27岁的大龄青年了。但在那个时代,虽然结了婚,离成“家”也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还没有作为“家”的最基本元素一“窩”。由是,有的男女双方还得象牛郎织女般仍各自住在集体宿舍里。女方怀孕了,甚至肚子大了,还在集体宿舍爬上铺的现象也不鲜见。
  我还算幸运,找了个对象、岳父是专署的一位老干部,退休后住在城里郭宅街的一座四合院里,我也就得以沾了个光。虽然象上门女婿似的与岳父、大姨子全家挤在一起,直不起腰杆子来,但终于可以从集体宿舍搬出来,有了两人共同的“窩”。
  那是1965年我第一次搬家。
  厂里分房子是要挨号的,要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挨号。综合分的组成很复杂,例如:工龄;职务;是否双职工;够不够规定的结婚年龄;有无私有住房;家庭人口;现在实住房大小…等等,而且条件每年都有变化。因此一般人都分不清自己够不够分房条件。好心的师付们叫我赶快递上申请挨上号、引上尖。
  挨了一年,第2年分房时我竞然榜上有名,是6路小伙房半间。当时宿舍区最东边的5路6路,在每排平房前面还配备有南北走向的小伙房。根据住家大小分中通一间或中隔半间。以后房源紧张,就 将小伙房也挪出来作住房用了。
  我领了钥匙兴高采烈找到6路那房号,打开门一看,我的天,半间小伙房,房子长约2.2米、宽约1.5米,总共也就3平方多点!小就小吧,也算引上尖了,更重要的是有了我俩的安乐窩独立了。
  我们安了一张2米*1米的单人床。安下床之后,床头只剩一扎空。我还有一只45公分宽的箱子,因床底返潮,就架在床档上,箱子的一半就悬在床的上空,睡觉时要将脚伸到箱子底下;床也太窄,一个人仰睡另一人就得侧身才不至于滚下床去;她晚上下去方便,要一直爬到床尾门后才能蹲下,因为一辆自行车正好将床边的一蹓空间填满了。
  文化大革命了,生产停了,分房子也停了,可是老婆怀孕了,生孩子不能停。眼看要添孩子了,这半间小伙房怎么睡?于是跟着大家一哄抡了房子。大的我们不敢抡,就抡了一间中通小伙房,面积扩大了一倍,有6个多平米了。在那半间里我用几块破板将单人床拼了个满铺,变成了双人床,另半间安了憋炉气煤炉,可以做饭、烧水,冬天还可以兼取暖。白天自行车不搬进来时,感觉剩下的空间还挺大,都快可以跳午了!但房子是抢的,一想起来心里就堵。
  大学生多了,大家提意见提的,在新的分房方案中,将大学学龄当工龄计算了。我一下多出了6年工龄,厂里不但未追究我抢房的违法行为,还分给我正房一间。
  搬进正房一间后,终于挺直了腰,人好象一下子有了尊严!
  其实,那时候厂里有的是土地:在厂区里面,原造纸厂南靣的一半都是我们厂的;在厂区外面,从杨家小庄到草庙子也都是我们厂的。但要想为职工盖点宿舍,不但要部里批钱,也要部里批建筑面积指标。那时一年最多批一栋4层楼,能容纳48户。不要小看这48户房子,厂里半数人都能占光,搬家时整院职工俱动:最老的48户职工搬进新楼了;次老的就能搬进他们倒下来的房子里;孩子老婆挤在一间里的,终于可以入住师付倒出来的房子了….如此全厂一年一年接力,我也得以从正房一间变为一间半,又从一间半变为两间;再从平房两间升格为楼上套二。
  套二就是伙房、厕所成套的两室一厅。这时就酷了:再不用到公用水井上洗衣洗菜打水了,也不用到公用厕所去“轮蹲”了,尤其冬天那优越性更加明显。
  这是83年的事,其时我46岁了,第7次搬家。搬进套二时我已很满足了:我老俩一间,两儿子一间。为房子挨了20年的号,累了,也没有锐气了,感觉这一辈子也到顶了。正如同当时对待工资的期待一样:连续18年未升一次工资,假如退休前剩下的14年能升3次、涨到83元,就是我的最高企盼了。
  改革开放后步子真快,几年后就升到了套三,以后甚至升到套四。真是虚拟的步子都赶不上现实了。想象的翅膀都赶不上时代了。
  最后的套四(4室1厅)是厂里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住房、也是最好的住房了。房子前靣竟然还有个小活动场所!这是厂里照顾离退休老厂长的。当时才画上石灰线、插上木桩,就有职工在木桩上写上“此处建‘死尸一挺’”(“4室1厅”的谐音),因此住着也有点诚惶诚恐。真想起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才好。
  这是1997年,我刚刚退休,赶上了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在17位受照顾的离退休老人中我排在最后,分在五楼。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婆,每天数无数次80级台阶,一直数了16年。
  转过世纪,到2012年,我76岁时住进了本小区。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搬了10次家。现在,我终于从受照顾的福利房中搬出来,住进了自己化钱买的商品楼;从最大最好的砖混结构的五楼搬下来,住进了有电梯的框架式抗震的小高层了。
  想不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现在的新房减去公摊也还比原来多20多平米,三室两厅两卫,大阳台落地窗,前后绿化,房子就宛如建在小花园里。
  围着高楼是一条环形路 。路一边是蔷薇花墙,另一边是茂林修竹。路面跌宕起伏,曲曲折折,有石板有卵石有木条,非常适合休闲散步。
  楼后是一个不小的花园。树木掩映下凉亭假山水池小涧。小涧中综淙流水与假山上哗哗的瀑布,引得水池中游鱼格外欢畅。水池前靣是一个小广场,树周围的方形木条凳上,老人们聚在一起啦着家常,树荫下憨态可掬的小孩与默默无语的宠物相互嬉耍。
  亭子后的树尖上白头翁放声间关,树丛里偶儿还能见到灰喜鹊的掠影。到了深秋,花草枯黄了,凉亭后面 的 树上又挂满了红红火火的柿子。它既冲淡了秋天的萧瑟,也彰显了小区的文明。
  边上的大厂搬走后,窗台上再不见落灰了。云变白了,天变兰了,院子里的阳光那么眩眼,就象在北海沙滩上似的。
  我家房子用了最普通的装修,白墙、吊顶、复合木地板,厨房是通用的厨柜与灶具。堂前墙上挂着一轴挥毫两幅油画,看上去又扑素又大雅。
  这十几年间,类似的小区遍布街道社区,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象我这样能搬进新小区住的,己远不止当年杜甫企盼的“寒士”,而是千千万万过着小康生活的普通老百姓。
  现在是“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了!

创建时间:2018/12/8 星期六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鄌郚镇 刘文安  ★ TEL:15069612036   
为你服务: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